1991年,一名服刑了40年的犯人剛出獄,便立刻寫信給國家副主席,信中只有一句話:“你還記得那曾經的一千擔救命糧嗎?”
一句話將王震的思緒帶回了戰爭歲月,他仍然記得,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冬季,蔣介石私會停戰協定,我們的戰士面臨著怎樣的艱難險阻。
那是在1945年,三五九旅因為連天的大雪物資運輸艱難,敵人妄圖以切斷我軍補給的方式給我軍重大打擊,就在這時,地方專員李實站了出來。
來軍中開會的時候,一路上他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戰士們身上的棉絮外露,即使補丁摞補丁也難以御寒,到了開飯的時間,戰士們捧著手中的半碗飯小心的吸溜不舍得大口吞咽。
戰士們已經難到了這種程度,讓李專員心中一陣心酸,于是在會議上,他信誓旦旦的說:“即使豁出去我這條命,也一定會給戰士們弄來糧食。”
回去的路上,很多戰士的飯碗中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霜,然而面條壓根沒吃多少,因為那是他們一整天的飯食,看到這里,李專員戴上帽子,步履堅定的離開了。
那時候,敵人封鎖的緊,如果貿然往國統區購糧,風險不是一般的大,正因如此,他想到了一個人,當地首富廖家,這個廖家不是一般的商賈之家,他們并不唯利是圖,面對國共兩黨的態度相當,曾對兩黨都提供過幫助。
果不其然,當李專員秘密見到廖家話事人廖老太的時候,廖老太也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鎮定,他們不怕國民黨的威脅,當聽到我軍處境艱難的時候,廖老太微瞇雙眼,扶著拐杖的手一緊說:“開倉,放糧,缺多少你就拿多少,千萬不能緊了戰士們!”
李專員眼眶一片濕潤,對廖老太再三鞠躬,并堅持一定要寫欠條,承諾往后革命勝利會回報給他們。
但廖老太當即銷毀欠條,她說:“我不喜歡這東西,我幫助你們是因為你們都是為國為民的英雄,我身為中國人,哪有不出手相助的道理?”
90歲的廖老太為何能管理這樣一大家子,看看老太的氣魄就能一目了然,而當這些糧食秘密運往我軍營中時,在戰場上受傷流血都沒哭的戰士們偷偷抹起了眼淚,他們暗自下定決心誓死守衛人民。
有了糧食,我軍戰士扭轉乾坤突出重圍,這件事也漸漸被歷史封存,不知道什么時候,廖老太去世了,但她直到臨死前都還記得囑咐子孫,一定要無條件幫助共產黨。
正是因為這樣的囑咐和教育,廖復初夜曾冒死賄賂國民黨高官救出三位我黨人員,可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在革命成功后被誤解,那時候他百口莫辯。
40年后,他出獄卻沒了戶口沒了家,于是他到處奔走可是都沒能找到有力證明辦戶口,這時,也有人提到了多年前廖老太的壯舉。
于是他輾轉尋到了一張記錄當年往事的文章,正是李專員所寫3,但遺憾的是李專員已經去世了,不過他也由此找到了當年為李專員代筆的老前輩。
老前輩聽說他的身份,立刻答應幫他寫一封信,寫信的對象正是王震,也是但是指揮三五九旅的副司令,彼時已經是國家的副主席了。
這封信內容簡短,但送到王震手中的時候卻讓反復閱讀,這個老前輩也是他曾經的革命戰友,讓他回憶起了包括南泥灣在內的很多革命歲月。
于是,他立刻命人去核查辦理此事,這件事在王震的重視下也很快出結果,廖復初不僅有了戶口也領上了補助金,本來他說什么都不要國家的錢,最后拒絕不了只好收下。
那兩百塊錢沉甸甸的,是當年三五九旅的老戰士對他們的感恩,綿綿無絕期,讓廖家上下哭作一團。
主要信源:參考文獻:
[1]汪烈九.老兵找王震——《中原突圍》中為王震送糧的原型及其幕后故事[J].文史春秋,2003(05):4-6+1.
[2]王九.半世沉冤化甘露──三五九旅老作家馬希良與廖復初“反革命”案[J].文史春秋,1995(03):52-5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