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了多日的思考后,韓國方面透露消息,李在明不考慮出席中國閱兵?
雖然韓方給出了兩個理由,但真正影響他們決定的,還是特朗普的臉色,為什么這么說?但從韓國的角度看,他們需要更積極的舉動,其依據是什么?
?——【·李在明不出席中國閱兵?·】——?
今年7月,韓聯社等媒體高調報道稱,中方詢問韓國總統李在明是否愿意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
不少韓媒感到興奮,認為這是中方重視韓國的體現,在進行了多日的思考后,韓國方面透露消息,李在明不考慮出席。韓方給出的理由之一是行程安排沖突。李在明自6月4日上任以來,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由于本屆韓國大選是在總統缺位的情況下舉行的,他沒有經歷與前任總統的交接期便走馬上任。就職當天上午8點多,他就在私宅與聯合參謀本部議長金明秀通電話,聽取有關軍隊統帥權交接的匯報。
此后,他還要處理朝鮮的軍事動向及韓軍狀態等諸多事務。6月15日至17日,李在明應邀出席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這是他就任后的首次海外行程。
上任一個月內,他還需要處理國內的經濟問題、組建內閣等。如此繁忙的日程,確實可能讓他難以抽出時間出席中國的閱兵儀式。
另一個理由是“外交對等”。在國際外交場合中,對等原則是常見的外交禮儀。例如,2011年8月,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給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的一封親筆信,因內容涉及獨島問題,韓國認為其中存在圈套,試圖把獨島問題國際化,于是斷然拒絕收信,并將信退回日本政府。
此次韓國以“外交對等”為由拒絕出席中國閱兵,可能是認為中方在某些方面沒有達到韓國所期望的對等條件,真正影響韓國決定的,或許還是特朗普的臉色。
?——【·看特朗普臉色?·】——?
今年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致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件,宣布美國將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韓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
特朗普表示,此項關稅將獨立于各類行業性關稅。特朗普警告稱,如果韓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這一消息對于剛剛上任滿月的李在明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韓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對美貿易在其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美國是韓國的重要貿易伙伴,韓國的汽車、鋼鐵、半導體等產品大量出口到美國。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決定,將對韓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當天表示,“為盡快消除不確定性,我們將在剩余時間內加快與美方談判進程,爭取達成互惠的談判成果。”韓國總統府也計劃召開緊急對策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如果韓國總統出席中國的閱兵儀式,可能會被美國視為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從而進一步激怒美國,導致美國在關稅問題上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因此,韓國政府可能認為,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關鍵時刻,避免激怒美國是更為重要的。
?——【·一切沒有結論·】——?
不過,從韓國的角度看,他們需要更積極的舉動。中韓兩國在經濟上有著緊密的聯系。
202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280.8億美元,同比增長5.6%,中國連續21年穩居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韓國亦重返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之位。中韓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互補優勢明顯,雙方應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此外,韓國新政府上臺后,也表達了改善中韓關系的意愿。李在明曾公開批評尹錫悅“無端挑釁中國”,認為若中韓關系惡化,韓國商品將失去中國市場這個巨大支撐。
今年5月,他發文稱,自己如果勝選,“將穩定地處理韓中關系”。外界普遍認為,李在明奉行平衡外交戰略——他希望緩和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也想要繼續加強美韓安全聯盟。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需要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出席中國的閱兵儀式,有助于展示韓國在中美之間的獨立性,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中韓關系的發展。
總的來說,李在明出不出席中國閱兵現在還沒有具體通知,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從韓國的經濟利益和外交戰略來看,他們需要更積極的舉動來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未來,韓國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