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米爾頓,德國大師賽冠軍
安東尼·漢米爾頓正式結束了他漫長而精彩的職業生涯,這段旅程始于1991年,如今他將目光投向成為斯諾克領域的頂級教練。但在展開下一階段的人生前,我們請他回顧了自己的斯諾克征程。
這位“諾丁漢警長”在上賽季結束后失去了職業資格。盡管他曾希望再戰一年,并參加了Q School,但未能如愿。這位53歲的老將由此正式告別了職業賽場。
作為一位深受同行尊敬的頑強競爭者,漢米爾頓最終在2017年登頂,擊敗阿里·卡特奪得德國大師賽冠軍,首次舉起排名賽獎杯。盡管此后受到傷病和視力問題困擾,無法重現巔峰,但他依然憑借頑強意志維持職業資格至今。
我們邀請漢米爾頓按時間順序列出了他職業生涯的五大高光時刻……
1988年
“那是我還是業余選手的時候,在克羅伊登贏得了一場職業-業余混合賽,獎金是1000英鎊。那是我贏得的最大一場業余比賽。我爸媽和我過去三四年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全國各地奔波參賽,學著接受失敗。這是我們第一次拿下大賽冠軍,我記得我高興得不行,從那以后都沒那么開心過。回家的路上我們感覺就像中了大獎,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報,那一刻我們知道方向是對的。我記得半決賽贏的是肯·達赫迪,決賽則是戰勝了一位叫達倫·克拉克的選手。那是我無數次奪冠的開始,但也是第一次,我們是作為一家人一起贏下它的,這依然是我最喜歡的回憶?!?/p>
“我媽媽當時在學校當文員,后來去了慈善機構,我爸則在工地上干活。他們真的六七年來每個周末都陪我去比賽,全年50個周末。早上六點起床,老式的導航方式,前往各地的俱樂部。全天候從上午10點打到凌晨兩三點。所有的失敗、爭執,他們都一路相伴。作為父母,他們做到的不能再多了。那是最棒的時光,永遠無法被取代。我和家人在一起奮斗?!?/p>
1992年
“這又是一個第一次——第一次在大型賽事場地打比賽。之前幾年我都是在諾布雷克城堡的資格賽中奮戰,那簡直是瘋狂,能在那里連打三個月,打90場比賽。這是我第一次進入正賽場地,是在雷丁的六角劇院打大獎賽。我首輪5比4戰勝了托尼·瓊斯,接著在32強不敵艾倫·麥克馬努斯。那座劇院太美了。能站在那樣的場地上,我第一次感覺自己是演出的一部分。我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F場有斯蒂夫·戴維斯、斯蒂芬·亨德利和吉米·懷特,我仿佛一下子進入了核心圈子。第一次上電視確實有些緊張,但也非常興奮?!?/p>
“你多年看著電視里的比賽,突然發現自己成了被拍的主角,就像看電影看久了突然成了演員一樣。從那一刻起你就改變了,從資格賽選手變成了真正的一份子。每一個‘第一次’的時刻都是令人振奮的。”
1999年
“這是我的第一個排名賽決賽——在普利茅斯舉行的英國公開賽,我面對的是弗蓋爾·奧布萊恩。那是一場非常精彩的比賽,質量非常高。我認為我打得比他好,但他贏下了所有關鍵局,因為他是個像機器一樣的選手。我那時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在決賽中表現,一切都是新的。我甚至不知道傳統上該邀請女友一同出席,結果我女朋友當時還因此生我氣,說我怎么沒叫她過去,我是真的沒想到這茬兒。”
“那周的簽表太難了,如果我提前看到,可能根本不會去參賽!我連過傅家俊、馬克·威廉姆斯、保羅·亨特和斯蒂芬·亨德利。決賽剛開始我就連打兩個單桿過百——在首次決賽中這應該不常見。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打進決賽是一種全然不同的體驗。那時你不再是演出的一部分,而是演出本身。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你身上,那種壓力和興奮感都很新鮮。我在每一次決賽中都打得不錯,雖然輸了兩次只贏一次,但每場都有好回憶。雖然這場輸了,但輸給的是個好人——不是那種贏過15次冠軍的大滿貫選手。弗蓋爾那天發揮得太好了,如果真的要輸,我寧愿輸給他?!?/p>
2004年
“這是一個很私人的時刻——在克魯斯堡和斯蒂夫·戴維斯交手。那是首輪比賽,斯蒂夫職業生涯已在下行通道,但能在最偉大的賽場面對我最敬仰的球員與偶像,依然是我最難忘的職業時刻之一。不管輸贏,那都是榮耀。比賽不輕松,他比我想象中厲害多了。我曾以為9-4領先時勝券在握,結果他瘋狂反撲,一下子追到9-7。我當時很清楚我正和偶像對戰,但我真的不想輸。我親眼見證了他作為競爭者的本能。人群為他歡呼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在克魯斯堡面對“金塊”。那種感覺無與倫比?!?/p>
“抽簽出來那一刻,就像中了所有彩票一樣。我曾在1997年和吉米(懷特)打過,那些人的登場聲浪簡直爆炸。你就像場上的反派,但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是傳奇。斯蒂夫對克魯斯堡的熟悉程度比我對我家客廳還深。他在桌邊的氣場令人震撼。我緊張得要命,就像在和神打球。即使最后我贏了,但我知道桌上真正的主角只有一個——不是我。那是一段超現實的經歷。”
2017年
“最后一個當然是德國大師賽奪冠。主要原因是,我又一次和父母在一起,就像1988年那次一樣。30年過去了,我們在柏林幾乎一樣地開心。沒人預料到我會贏,連我自己都沒想到。我再也找不到比Tempodrom更適合奪冠的地方了。那是個特別的賽場。如果把這段經歷拍成電影,可能都會被批太不現實。我那場對阿里·卡特的決賽中,幾乎打出了我全部的水平。這是15年來首次有那種感覺。可能是因為我知道那是最后的機會,于是激發出了全部狀態,仿佛回到了20多歲的時候。能在那種關鍵時刻打出頂級水平,真的無可替代?!?/p>
“我記得賽后頂著刺骨寒風,穿得不夠暖,手里拎著獎杯走在大街上?;氐椒块g,在電梯里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和獎杯,那一瞬間意識到:這是真的。第二天早上我敲開父母的房門,和他們喝茶聊天,我們一起笑談那瘋狂的一周。那就是最棒的時刻。我想要和我最親的人一起贏。我的父母會來,純粹因為那個場館太特別了。我覺得他們必須見證。我不清楚他們在3000人觀眾中坐著是種什么體驗,可能有些緊張,但我那天非常冷靜。我在Tempodrom打過五六次,那兒總是充滿能量,觀眾太棒了,柏林這座城市也非常精彩。除了世錦賽,那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比賽。”
接下來會做什么?
“我已經和幾位選手聊過了,準備開始做教練。這周我會先休息一下,之后再打電話聯系他們,看他們想怎么安排,什么時候開始。我會立刻進入狀態。職業選手的世界沒有喘息時間,如果他們需要幫助,現在就得出手。”
“他們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人,我感到很興奮。我覺得當教練時會比當選手時還緊張,剩下那點頭發大概也保不住了。如果我教的選手能贏得冠軍,我可能會更激動,甚至更享受這個過程。我很清楚他們有多么看重每一場比賽。如果我能幫他們提升哪怕5%的勝率,我也會因此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