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瀚允 陳琳輝)近日,“假銀飾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話題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有測評博主發現,市面上不少標稱“S925銀”的飾品實為銅合金,部分產品中鎳、鎘、鉛等重金屬嚴重超標,不僅可能引發皮膚過敏,長期接觸還存在健康隱患。
“假銀飾中常見的鎳、鉻、鉛等金屬均可能引發過敏,其中鎳過敏最為普遍。”7月15日,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盛宇俊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臨床上佩戴飾品引發過敏的病例很常見。金屬過敏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耳飾,皮帶扣、紐扣等直接接觸皮膚的金屬物品,也可能導致過敏。
盛宇俊提醒,夏季汗液分泌旺盛,皮膚呈弱酸性環境,會加速金屬的溶解和釋放,使過敏反應更易發生。這種過敏屬于接觸性過敏,且常為遲發性變態反應,很多人并非佩戴后立即出現癥狀,而是在兩三天甚至更長時間后,接觸部位才逐漸出現水泡、糜爛、滲液等情況。
市面上售賣的耳飾 圖源廣州日報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孫亞紅提醒,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鎳化合物、鎘列為1類致癌物;鉛被列為2a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可能致癌”。這些重金屬可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如長期接觸含重金屬的化妝品、染發劑、油漆等,可能導致重金屬在皮膚表面積累,進而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增加致癌風險。
“人體出汗時,汗液會使劣質金屬飾品里的重金屬加速溶解和釋放,進一步增加經皮膚吸收的風險。”張家界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喻娟表示,雖然佩戴假銀飾單次接觸量極低,但長期累積可能影響健康。
若佩戴飾品后出現過敏癥狀,應如何處理?盛宇俊提示,首先要立即取下懷疑引發過敏的飾品,再進行對癥處理,比如涂抹爐甘石洗劑或中弱效激素藥膏;若有滲出或感染,需配合濕敷或抗感染治療,情況嚴重時要及時就醫。
那么,應該如何選購耳飾?盛宇俊建議,優先選擇正規品牌和渠道,查看產品是否有質檢報告。還可以通過簡單方法初步檢測:用磁鐵吸附,純銀不會被吸附,若能被吸附則可能含鐵、鎳等金屬;用少量白醋擦拭,純銀會變黑。
專家們提醒,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明顯低于市場價的飾品,耳洞未完全愈合時,建議選擇純金、純銀或鈦合金等不易致敏的材質。新首飾佩戴前,可在耳后、手腕內側等小面積皮膚上進行過敏測試,觀察72小時以上,看是否有紅腫、瘙癢、起疹等過敏反應。如果有皮膚過敏史或不確定材質是否安全,這一步測試很有必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