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件來自3000年前西周青銅當盧因撞臉熱門潮玩IP拉布布引發廣泛關注,全網點擊量近百億次。從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獲悉,這件因形似“labubu”而備受網友關注的銅當盧文物,將正式制作成數字藏品發售,游客可實現永久性個人收藏、隨時深度鑒賞。
這件出土于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地的珍貴文物,如今正作為頂流展品亮相洛陽博物館二樓的“瞻彼洛矣”特展中。其圓頭圓腦的萌態與潮玩形象的高度相似性,讓它從專業文博圈破圈至大眾視野。
該墓地共出10余件外形相似的銅當盧,尤以本件最為精美。與其他幾件相比,這件銅當盧保存完整、鑄造精良,面部有二個凸起的圓點,猶如雙眼、更為傳神。目前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且已成為網紅的“銅當盧”,正是在博物館展出被我們開發為數字藏品的這件。
老祖宗的雅致審美 是時尚與藝術的象征
這件現藏于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的銅當盧,在西周時期的車馬文化中,當盧堪稱戰馬界的奢侈品。作為套在馬額頭中央的青銅裝飾構件,它既是保護馬匹額頭的防護裝備,更是彰顯馬主人身份地位的身份標識。《詩經·小雅》中“執轡如組,兩驂如舞”的記載,側面印證了這類馬飾在貴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們不僅是實用的馬具,更是等級制度的視覺符號。
讓這件3000歲文物意外出圈的,是其與潮玩IP拉布布的高度相似性。從網友曬出的對比圖可見:當盧面部兩個凸起的圓點形似雙眼,搭配圓潤的臉盤子與微微上翹的長耳朵,活脫脫是拉布布的青銅版Q萌造型。有人調侃說西周工匠早就在玩萌系設計,這波是文物與潮玩的跨時空聯動。
其實當盧的造型并非隨意為之,其面部紋飾(如雙眼、獸面)本就承載著驅邪納福的禮制寓意。所謂萌態,實則是西周工匠對獸面紋的簡化表達——相較于商代猙獰的獸面,西周當盧的面部更強調對稱與圓潤,這本身就是藝術風格的演變。
數字賦能文物分身 重構文化時空坐標
數字藏品(NFT),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具有智能合約、永久保存、唯一編號、不可篡改等特性。
以前,人們想要了解文物,只能通過博物館、網頁瀏覽、線下展覽等形式,其文化共識與經濟價值長期處于低挖掘狀態。將中華優秀物質文化以數字藏品的形式呈現,不僅讓文物有了新型的表達形式,也讓文物在元宇宙世界中擁有數字分身,可以隨時隨地分享給用戶,重構文化傳承的時空坐標。
據悉,這款網紅銅當盧數字藏品,是通過3D技術以及創新設計還原銅當盧,使收藏者可以近距離、多維度觀賞,可以通過放大細節肉眼捕捉文物細節,通過區塊鏈平臺展示藏品,與全球藏家交流鑒賞心得,形成文化社群。
共建共創數字平臺 助力文化揚帆出海
這款網紅銅當盧將于7月16日16時在“花藏”數字平臺發售,可通過“花藏數藝”微信公眾號底部進入。該平臺屬于洛陽市一家名為河南黑開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于2022年11月取得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是洛陽市截止目前唯一一家有此資質備案的平臺。
該平臺有關公司已與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龍門石窟、洛陽國家牡丹基因庫、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洛陽古墓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偃師區文物局、龍門博物館、老雒陽博物館等單位或機構簽訂過數字藏品運營合作,并與洛陽師范學院簽訂“元宇宙及區塊鏈開發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發中心。
目前,花藏平臺與洛陽文旅建立戰略合作,提升洛陽文博旅的品牌效益,聯合高校、媒體共建共創洛陽文博旅數字文化運營平臺,開設專屬板塊,將洛陽文博旅IP進行高品質高效率數字化、商業化轉化,同步融合海外媒體,宣傳中華文化的數字化新形式,傳播文化之美。(花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