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守護生命健康的征途上,無數黨員醫者以黨的旗幟為指引,以生命為火種,與祖國同行,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用行動詮釋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評選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生動展現黨員醫務工作者以信仰為帆,以奮斗為槳,守護人民健康的先鋒篇章。
本期優秀共產黨員推送—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科護士長 主管護師張瑞華
從晨曦微露到夜色深沉,從病房床頭到支部講堂,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科護士長張瑞華用17年如一日的堅守,將“黨員”和“護士”的雙重身份,融進了日常工作。她用專業與溫情,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點亮了患者的希望之燈,也溫暖著身邊的人。她常說:“穿上白大褂,就要對得起病人的托付,戴上黨員徽章,就得擔得起黨員的責任。”
病房“定盤星”,危難時刻顯擔當
在神經科,患者病情瞬息萬變,危急時刻考驗著醫護人員的膽識與經驗。張瑞華,就是科室護理團隊那顆最穩的“定盤星”。
一個深秋的清晨,床前交班剛進行到一半,腦卒中患者李阿姨突然面色發紫,呼吸困難,口腔分泌物堵塞了氣道!“快!吸痰管給我!”一聲沉著冷靜的指令打破僵局。只見張瑞華沖上前,麻利地為李阿姨清理氣道,同時果斷指揮:“準備氧氣,監護儀調好,通知醫生!”她俯身操作,動作精準而迅速,全然不顧咳出的痰液濺濕了自己的白大褂。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直到監護儀上顯示李阿姨的血氧飽和度穩穩回升到95%,大家懸著的心才放下。
“護士長總跟我們念叨,護理人員只是‘等醫囑’不行,得學會預判病情?!弊o士小高感慨道,“只要有她在,我們心里就特別踏實,護士長總是能夠手把手教給我們很多知識”,這份源于精湛技術和無畏擔當的“定力”,讓張瑞華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科室“領航員” ,匠心傳承育新苗
神經科護理工作繁重瑣碎,常常與失能、昏迷病人打交道。
如何讓這份工作變得更有價值?張瑞華有自己的辦法。她深知患者康復周期長。于是,病房走廊里貼起了圖文并茂的“康復操圖解”,她組織起“健康小課堂”,護士們輪流當“老師”,為患者及家屬講護理要點,推出“健康宣教二維碼”,通過掃碼就能獲取專業護理知識視頻。
對新入職的年輕護士,張瑞華更是傾注心血。護士小許剛來時,面對昏迷患者吸痰的操作,心里直發怵。張瑞華利用下班時間,手把手教給她進行練習,耐心地講解要點和技巧,直到小許能獨立、自信地完成操作。更讓她欣慰的是,科室護理人員小曲在她的鼓勵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患者“貼心襖” ,細微之處見真情
神經科的病房,因為張瑞華的存在,常常流淌著家的溫暖。她將每一個節日都記在心上,用最樸實的行動,做患者最貼心的“小棉襖”。
元宵節的清晨,張瑞華已捧著熱氣騰騰的元宵,輕輕走到臥床老人的床前。端午節前夕,下班后她又帶著護士們忙活開了。大家圍坐在一起縫制艾草香包,她笑著把一個個充滿艾草清香的香包送到患者手中。重陽節到來,恰逢病房有老人過生日。張瑞華特意端來一碗臥著荷包蛋的長壽面,還送上嶄新的保暖襪和手套。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像冬日里的暖陽,讓病房成了一個有溫度、有關懷的“家”。在張瑞華看來,這份節日的“儀式感”,是送給患者最好的“心理良藥”,傳遞的是被尊重、被牽掛的暖意,更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美德的生動實踐。
十七載春華秋實,張瑞華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默默奉獻,她個人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護士”、“泉城最美護士”、“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科室也獲評“優質護理服務先進集體”的稱號。
榮譽是肯定,更是鞭策。如今,那枚鮮紅的黨員徽章,在潔白的護士服映襯下格外醒目,它無聲地訴說著張瑞華的信念:無論是以天使之名守護生命,還是以黨員之責踐行使命,她都將用行動去詮釋“丹心映黨旗,柔肩擔使命”的深刻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