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國內極端高溫依然持續。
來自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未來一周,河北中南部、黃淮、江漢、江淮、江南北部、陜西關中、四川盆地等地有持續性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9℃~42℃,局地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極端高溫炙烤之下,一內一外兩個行業反而愈發火爆。
一內是空調。今年就連原本適合避暑的東三省,在氣溫接連突破35℃后,空調供不應求,幾大空調廠家緊急從關內抽調上千名安裝工人臨時補缺,一時成為熱議。
一外是玩水。對于被40℃高溫炙烤的中國人,如果你不想每天都蹲在空調房里,周末玩水幾乎成為避暑降溫的唯一出路。
畢竟人一熱,腦子就不由自主的想往水里鉆。
縱觀當下主流玩水項目,能輕松上手,又老少咸宜,還能打卡出片的,選項并不太多。
于是乎,被高溫逼瘋的中國人,扎堆涌向景區漂流。
01
“7月景區漂流快被游客擠爆了。”
A君在湖南操盤一家當地頭部的景區漂流項目,他向勁旅君透露,自6月初開業以來,幾乎每天客流量都保持在5000+人次,周末輕松破萬,預計整個暑期客流量能突破30萬人次,同比去年上漲55%。
B君在西北操盤一家小型景區漂流項目,他向勁旅君表示,今年反常的高溫讓當地景區漂流項目異常火爆,客流量同比增長超過7%,對于原本在當地算不上主流玩法的景區漂流而言算是一個巨大驚喜。
氣溫越高,漂流越旺。
今年暑期,景區漂流成為首個被徹底引爆的避暑項目。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避暑”,漂流成為被搜索最多的關鍵詞之一,網上還出現諸多網友自發排名的各區域景區漂流TOP榜,甚至開始出現一系列漂流衍生經濟。例如,電商平臺出現專門為漂流設計的一次性內衣褲、一次性護目鏡等裝備,頗受追捧,流行一時。
“頻繁超過40℃的極端高溫已經打破景區漂流正常淡旺季周期規律了。”
A君向勁旅君解釋,景區漂流原本屬于非常典型的周末休閑經濟,但是今年各大景區漂流項目根本沒有平日與周末的概念,幾乎天天人滿為患,這倒逼景區不得不重新調整人員安排,將更多人力物力精力聚焦在景區漂流項目。
他同時表示,自己開始考慮周末要進行預約限購了,現在負責拉游客的十幾臺大巴車幾乎每日滿負荷運轉,車輛瀕臨極限。游客再這么涌進來,景區漂流秩序就要被沖垮了,這是要出大事的。
火爆的漂流甚至成為拯救景區暴跌業績的一個意外驚喜。
有景區從業者向勁旅君直言,受到內外綜因素影響,自家景區這大半年業績持續下降,沒想到6月以后景區漂流業績全線爆發,預計短短2個月就能吸引幾十萬人次游客,給景區狠狠拉了一波業績,從一個不起眼的三流小業務,一躍成為景區現金奶牛,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02
被極端高溫引爆的景區漂流,正在成為一個投資新風口。
眾所周知,近兩年各路資本萎靡不振,尤其是對于高投入且回報周期長的景區二消項目,投資方基本保持拒絕態度。
景區漂流卻成為一個例外。
來自企查查數據顯示,2025年國內漂流相關企業數量達到3745家,僅在今年上半年注冊的相關企業就達到118家,同比上漲22.92%。
華東、華中和西南區域景區漂流類項目增速最猛。一方面,這些區域河道縱橫交錯,為景區漂流提供了天然場景;另一方面,這些區域氣候穩定,項目運營時間長,周邊消費人群密集。
值得注意的是,景區漂流項目往往擁有較高的投資準入門檻。
僅僅是拿到一段條件適合漂流且擁有足夠開發空間的河道資源這一項基礎條件,就足以勸退90%想要進入的玩家,因為這類資源往往掌握在當地國企或者地方政府手里。即便在成功拿到適合漂流的河道資源之后,常規景區漂流項目的投資額度一般要3000萬-5000萬元,投資回報周期8-10年,并且需要與當地成立合資公司合作經營。
好在各地都看到了景區漂流項目更具有確定性的“錢景”,因此非常愿意將當地優質河道資源拿出來開發。勁旅君了解到,景區漂流項目每年運營時間長則半年,少則3個月。在天氣狀態整體穩定的大前提下,一個運營周期輕松吸引十幾萬客流量,再加上景區漂流項目是典型的高客單價,成人票價普遍在100-500元之間,毛利率高達30%-40%,而且景區一般會將漂流項目與其他游玩項目(高空索道、玻璃棧道等網紅項目)打包售賣,因此人均消費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上千元,妥妥是一個賺錢引擎。
這也使得短短兩三年之間,國內景區漂流項目遍地開花,供給側呈現爆發式增長。
03
如果說頭部景區漂流項目靠的是資源紅利,更多想要殺入這一賽道淘金的景區只能另辟蹊徑,從消費場景和情緒價值上做文章了。
最近旅游業開始大肆流行的“窩囊廢三件套”,其中之一就是窩囊廢漂流,比起常規景區漂流項目的高落差、快速度、搞刺激、玩心跳的特點,窩囊廢漂流主打“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給又菜又愛玩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在水里躺尸的機會。
窩囊廢漂流對河道的要求極低,有條能流動的水系就行,也不需要皮筏艇等裝備,游客套一件救生衣,自己隨水緩慢漂流就行,被人調侃為有種“隨波逐流的放空感”,專門迎合當下年輕人的卷不動想要躺平的喪情緒,同樣火極一時,低投入高收益讓景區賺得盆滿缽滿。
還有景區從場景著手打造漂流項目。勁旅君最近看到一個主打夜間燈光秀特色的景區漂流項目,漂流時間并不長,但是漂流人工河道及周邊都被布置了燈光秀以亮化項目,配合上音樂和演藝,同樣體驗感非常好。還有景區主打兒童親子室內漂流,專門為兒童甚至幼童提供人工漂流體驗,雖然這種漂流項目看似不刺激也不好玩,但是在幼兒群體中卻是必玩項目,同樣讓家長心甘情愿買單。
有景區漂流從業者向勁旅君分析,這類新興景區漂流項目甚至比傳統該景區漂流項目更賺錢,因為前者不需要處理復雜的當地關系,也無需考慮土地許可難題,同時投資金額更低,回報周期更短。
景區漂流到底能火多久?
最近不少景區的朋友都來找勁旅君咨詢漂流項目,但是考慮到過往十年景區大肆發展網紅項目跌得跟頭,他們顯得尤為謹慎。
當極端高溫成為國內暑期新常態,當40℃的高溫預警不再讓大眾關心,至少未來3-5年,景區漂流為代表的水上項目都不會過時。
夏天的漂流就像冬天的滑雪,這將是一項穩定的季節性剛需。
風口已至,如何抉擇,就看景區自己的戰略布局了。
04
需要提醒的是,景區漂流“錢景”無限,但這并非一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今年我們景區漂流項目客流量預計下降20%。”
D君在華中操盤一家景區漂流項目,他向勁旅君坦承,導致景區漂流客流量銳減的原因,則是這個細分賽道的頭號天敵——降雨。
D君無奈表示,整個6月當地都在間歇性下雨,事實上景區漂流項目是典型的看天吃飯,降雨會導致氣溫驟降,還會引發河道短時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一旦暑期最旺的那段時間趕上這類極端天氣,景區漂流基本顆粒無收。
景區漂流的另一個致命弱點在于管理。
如果大家留心景區漂流的負面新聞,90%都是由于游客長時間排隊或者大巴周轉效率過低引發的游客滯留聚集事件。
“景區漂流是季節性項目,員工大多是第三方外聘的臨時人員。”B君表示,這導致大多數景區漂流項目的管理方本質上就是“草臺班子”,存在無法突破的短板和盲區。特別是很多員工都是按照協議要求在當地臨時雇傭的村民,基本沒有所謂的“服務意識”,與被互聯網貼心服務習慣的游客之間存在天然代溝,沖突幾乎無法避免。
這是一個景區漂流的泛行業性難題。
隨著國內景區漂流項目越來越多,一個更尖銳的矛盾開始凸顯——同質化低價競爭。
誠如上文所言,在江浙滬這類景區漂流項目扎堆的地方,低價搶客已經愈發明顯,尤其是借助線上平臺低價團購,同區域內的景區漂流廝殺早已白熱化。
“市場就這么大,看誰先熬不住。”B君表示,這似乎是所有旅游項目共同的宿命。
景區漂流項目的操盤手們早早意識到這一點,圍繞漂流打造的衍生經濟已經有冒頭跡象。
一方面,景區漂流在可玩性上不斷拓展,夜間漂流、森林漂流、花樣漂流玩法層出不窮;漂流大賽、漂流夏令營、漂流研學等產品小試牛刀。
另一方面,游客在景區漂流的時長多在2-4個小時,為了延長漂流消費時間,有的景區開始加入按摩泡腳、美容美發、咖啡冷飲等后續服務項目,希望讓游客多停留多消費。
只不過,未來幾年,景區漂流注定要有一次大洗牌,只有活下來的項目才有機會打出名氣與品牌,進一步吃到更多市場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