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進入小暑節氣,天氣開始“蒸籠”模式。大江南北,一片哀嚎,國內國外,非蒸即烤。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中央氣象臺7月15日18時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世界氣象組織(WMO)預警,2025—2029年這五年間,有80%的概率出現最暖年份,全球升溫超1850—1900年工業化前水平1.5攝氏度的概率達86%。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這樣的氣候,催生避暑需求。
今年的避暑旅游是不是和天氣一樣,達到頂點?
避暑三件套
從市場來看,避暑無非是上山、下海與下鄉。
海濱海島目的地是親子家庭親水避暑的熱門選擇。途牛截至目前最新預訂數據顯示,三亞、青島、煙臺、威海、北海、大連、秦皇島、福州、寧德、舟山等海濱海島目的地備受親子家庭青睞。
而在截至7月2日的數據中,攜程平臺顯示,近一周國內親子游目的地的關注度(PV)和訂單量呈現顯著增長,其中濱海避暑與西部自然探索成為兩大核心主題,同時部分小眾文化目的地因特色體驗吸引親子家庭,訂單量飆升。
據攜程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來看,2025年暑期親子游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清涼優先”:家庭更傾向選擇氣候舒適、配套完善的濱海或高海拔目的地;二是“自然+文化”深度結合,如新疆、麗水等;三是小眾目的地逆襲:大同、崇左等憑借差異化體驗,從傳統熱門城市中突圍。
嬉水與嬉冰是今年的重點,特別是有了室內滑冰場后中,即使四大火爐城市武漢,也開始了“自救”活動。如在黃陂開發了近10處漂流:最近很火的“森林窩囊漂”,順著水流翻山越嶺的“峽谷漂流”,在高空中旋轉滑行的“玻璃漂流”,一次漂流三種體驗的“玻璃峽谷漂流”……這里全都有。而面積相當于8個標準足球場的“甘露山文創城?武漢城建熱雪奇跡”,不僅可以滑雪也可以嬉雪,讓人忘記身外的炎炎烈日,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超大室內滑雪場,武漢城建熱雪奇跡開業以來累計接待游客近45萬人次。此外,位于武昌的WS熱雪奇跡在今年暑假首周入園人數比放假前增長一倍,環比2024年同期增長了40%。
黃陂熱雪奇跡在今年暑期創造了“奇跡”
某專業水上運動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水上運動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旺季,但是今年因為天氣的原因與價格優勢,很多游客選擇去云南玩水,揚州也很不錯,各種團建、培訓、減肥營之類的報名人數不少。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避暑旅游市場規模達1.2萬億至1.5萬億元。避暑目的地年均體感溫度多維持在20.3℃至25.2℃區間,形成山岳、森林、海濱等7大類60個示范基地 。
6月30日,中國氣象局在2025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主場活動中,發布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此次發布的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涉及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余個市,不僅包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北京、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等11個傳統意義上避暑資源豐富的北方省份,還涵蓋了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湖南、福建、貴州、云南、廣西等高原及南方地區的部分路線。
氣象與旅游合作前景大
現在,氣象服務與旅游的關系日益密切。
除了中國氣象局與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線路,2024年,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還發布了“避暑消夏好去處”,分別為山地、森林、鄉村、濱海、湖泊、觀星、人文七大類型避暑旅游資源。
“我們知道旅游活動高度依賴自然環境,雷雨、雷電、強風、高溫這些極端天氣不僅會干擾旅游活動的體驗,更可能引發山洪、滑坡、游客中暑等安全事故。所以不僅是協會,氣象服務供應商也十分關注旅游和大健康產業的融合,因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市場也很大。”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對品橙旅游說,“協會愿意為企業與政府搭建橋梁,進行專業的調研以及工作指導。”
除了出行參考以外,氣象在景區運營管理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保障安全的服務網,也是激活文旅資源的催化劑,深刻影響著景區可持續發展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攝圖網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旅游氣象專委會/正研級高工楊彬介紹說,通過布設區域自動站,無人機巡測這種手段,景區目前實現了提前24小時的預判風險。現在的山地景區可以依據暴雨預警,及時去關閉峽谷路段,水體景區也根據風力等級來暫停或者調整游船的運營時間。在高溫的天氣下,景區也可以提前去啟動遮陽棚噴霧降溫等應急措施。既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也通過規范應急處置,維護了景區安全性,讓安全旅游成為景區的基礎競爭力。
同時,在產品創新和效益提升方面,氣象服務正推動景區從被動的應對向主動賦能轉型。氣候資源本身就是稀缺的旅游資源,而精準的氣象服務能讓資源價值最大化。例如目前北方的景區通過冬季降溫降雪的預測,可以提前規劃冰雪旅游線路,溫泉度假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來延長運營周期。南方結合云霧出現規律,打造云海觀賞、佛光觀賞、“藍眼淚”觀賞等旅游專線。
楊彬說:“今年避暑游最大的特點就是康養旅居的火爆,現在人們不再僅僅是避暑的需求,還有康養、療愈、研學、體育活動的需求,所以今年我們協會開展氣候康養旅居認證工作,通過技術規范、技術標準,進行科學客觀的分析評估,將對避暑旅游市場標準化起到推動作用。”
今年,很多城市也針對“避暑”的主題進行了不少工作,特別是東北三省,長白山、大連市、哈爾濱……為了爭取避暑客群又上文藝演出,又是森林穿越、帳篷露營、熱氣球……各景區不斷解鎖清涼玩法。
山西四季分明、氣候清涼,夏日平均氣溫18℃至28℃,白晝溫差較大,因此在炎炎夏日到山西避暑旅游成為了大眾游客的選擇之一。據山西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副秘書長郭玉敏介紹,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打造作為重要抓手,根據省內各地氣候條件及文旅資源特點,打造了不同主題的康養旅游產品,吸引不同客群體驗各具特色的康養體驗。比如在忻州、大同、晉中等地,根據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特點,重點打造文化康養、森林康養、運動康養、鄉村康養及飲食康養,這些康養體驗融入到旅游產品中,讓游客有了多方位的體驗。
2025年,面向避暑旅游需求,山西推出了五大主題35條旅游線路玩轉山西好風光,其中,“晉享清涼·活力一夏”暑期游山西3條主題線路以及“三條一號公路”自駕游山西主題線路6條,為游客提供更多形式的出游選擇和主題內容。
對此,許小峰強調,各地政府在打造避暑旅游品牌時,首先要真實,其次要結合自身特點廣泛宣傳,第三要做足功課,比如研學,要結合相應的教學課程或者說是引導員,結合參與者的需求做工作,讓宣傳更有針對性。
在旅游產品供給及旅游服務方面,郭玉敏建議,一是豐富避暑主題特色旅游產品,比如白天天氣炎熱,在旅游行程安排上,可安排文博及演藝場館類、山水園林類旅游景點,夜晚以文旅街區、文創市集、城市夜游為主題的旅游場景,既能滿足游客出游體驗需求,也能規避艷陽旅行。二是聚焦場景打造清涼服務體驗,各地在旅游服務場景中,比如在文旅街區、高速服務區、游客服務中心,通過設置水霧降溫、清涼休息區、免費消暑冷飲、應急消暑藥物、降溫貼等服務,為游客提供良好旅行體驗。(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