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莫玩耍,失足落水害全家……”清晨,帶著濃濃鄉音的防溺水快板聲,準時從村頭大喇叭響起,傳遍鎮平縣棗園鎮的每個角落。暑期臨近,防溺水成了鎮村干部心頭的大事。
防溺水,關鍵在落實責任。棗園鎮把擔子扛在肩上,鎮班子成員包片,村社干部包水域。現在,全鎮的池塘、溝渠、河段邊,都立起了醒目的責任牌,責任人姓名和電話寫得清清楚楚。村民們說:“水邊有事,一看牌子就知道找誰,心里有底!”
各村黨支部牽頭,黨員、網格員、熱心群眾齊上陣,組成了19支志愿巡邏隊。隊員們戴上紅袖章,頂著日頭,每天早中晚雷打不動地在負責的水域岸邊巡查。“多走一步路,多看幾眼水,娃兒們就多一分安全。”巡邏隊員張學群的話很樸實。
“紅領巾監督崗”成了村里一道亮麗風景。在老師或村干部帶領下,高年級孩子們戴上小紅帽或袖章,在水塘附近“執勤”,勸導小伙伴遠離危險水域。孩子們親身參與,安全意識也深深印在了心里。
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保障少不了。棗園鎮在水邊顯眼位置統一安裝了警示牌,“水深危險 禁止游泳”、“珍愛生命 遠離溺水”等紅底白字的警示語格外醒目。岸邊,一根根長長的救生竹竿、一個個醒目的救生圈固定到位,伸手就能拿到,旁邊還貼著簡單明了的用法說明。“救生桿救近,救生圈救遠”,鎮里還通過村民微信群和“村振”平臺反復推送一些管用的“土”辦法。
大喇叭是農村宣傳的“利器”。除了固定時段廣播,各村還隨時插播防溺水提醒。快板、順口溜、方言喊話……形式活,話實在,男女老少都聽得懂、記得住。
針對留守兒童家庭和監護意識弱的家庭,鎮村干部和學校老師挨家挨戶走訪。送上《致家長的一封信》,一遍遍叮囑家長看好孩子,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村里的農家書屋、小廣場也變身暑期安全小課堂,志愿者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講安全知識。
鎮里的流動宣傳車也沒閑著,穿梭在田間地頭和各村各組,車身的標語、喇叭的提示,把防溺水的聲音送到最偏遠的角落。
河塘岸邊,巡邏隊員紅袖章的身影,配上那一排排救生桿和救生圈,成了棗園鎮夏日里最讓人心安的畫面。溝王村的李大姐看著在村頭空地上玩耍的孩子們說:“干部天天巡,喇叭天天喊,救生桿就在水邊放著,咱當家長的心里這根弦也繃緊了。現在娃兒們都曉得,沒大人帶著,絕對不能去水邊耍!”
沒有花哨的高科技,靠的是緊盯水面的眼睛、傳遍村巷的鄉音提醒、立在岸邊的救命竹竿,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與關愛。棗園鎮用最直接的辦法,織起了一張以責任落實為核心、以設施保障為基礎、以思想教育為關鍵的防溺水安全網,穩穩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平安幸福。
作者:李曉寧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黃磊磊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