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腳上市的兩款車,尤其是在其中一款訂單量爆表的情況下,另一款車總免不了被拎出來對比。
正式上市后,小鵬G7就經歷了與小米YU7的對比。9分鐘大定破萬,怎么看,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就連何小鵬都在采訪中表示:“小鵬G7的表現其實非常不錯,但因為小米YU7三分鐘的訂單數字太恐怖了,所以可能會顯得我們沒那么好,但并不阻礙它的熱銷。”
盡管小鵬汽車和小米汽車的話事人都對彼此表示過尊重和欣賞,可這仍無法阻止外界對小鵬G7的看衰。似乎,小鵬G7的任務不是討好目標客群,當務之急仿佛成了將小米YU7踩在腳下。
贏了小米YU7,小鵬G7就贏了;贏不了,那就是輸個徹底。
可事實上,小鵬G7的競對產品根本不是小米YU7。甚至于,輿論中常拿來對比的Model Y(參數丨圖片)、極氪7X以及阿維塔07純電版,都不是小鵬G7嚴格意義上的競品。
原因是,小鵬G7的定位很獨特——家用+智能。在這一細分賽道內,在相近價格區間內,小鵬G7是一款“孤品”。
不當“水桶”車,必須要有長板
家用+智能,哪一項單拎出來都有大把的車型,可偏偏組合在一起,再加上20萬級的價格限定,樂觀估計,未來得好些時日都出現不了比小鵬G7做的更好的產品了。
三款車型,SKU做得極其簡明易懂,起售價19.58萬元,更是給予了消費者非常直接的吸引力。
既然把起售價砍到了20萬以內,那小鵬G7就不打算回避“性價比”定義。小鵬G7“家用+智能”定位的有效性也恰恰在于此,既然要將性價比,那就把性價比的故事講得生動、引人入勝。
4892*1925*1655mm的整車尺寸,2890mm的軸距,Model Y在小鵬G7面前,車身尺寸略遜一籌;樂道L60則與其相差無幾;極氪7X亦是如此。
在家用屬性的硬指標,即空間層面,小鵬G7用不出錯的車身尺寸和88%的得房率以及819L的超大后備廂,拿下了參與競爭的入場券。
全系標配的四座座椅通風/加熱/按摩/電動調節功能,全系標配的配備無級懸停磁吸面板的小桌板,全系標配的20個定制Hi-Fi揚聲器和全景環繞聲……
要空間有空間,要舒適有舒適,如果你是一位家用車的心儀者,小鵬G7很難讓你挑出錯處來。
不過除了這些常規的舒適配置,小鵬G7吸引家庭用戶的看家本領則是全系標配的800V高壓SiC碳化硅平臺和5C超充電池。能同時配齊這兩項配置的,而且售價在20萬以下的產品,除了小鵬G7,確實難找出來其余別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的預算在20萬左右,小鵬G7的補能效率與體驗,是第一梯隊。
沒人覺得9.9的咖啡是占到了便宜,也沒人覺得50+的手作冷萃是占便宜;但用15元的價格給到40+的風味和服務以及情緒價值,沒人會說自己吃了虧。
小鵬G7的家用屬性之所以強悍,就在于這一點。
找不出短板,因此也有很多人把小鵬G7稱作“水桶”車。可明顯小鵬G7并不想做一個良好但平庸的產品,因此它揮出了強悍的智能化組合拳。
按照官方的說法,小鵬G7是“AI智能家庭SUV”,是“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咱們暫且拋開“L3”一詞,只看產品表現。
兩款Max車型搭載了一顆驍龍8295芯片和兩顆英偉達Orin-X芯片;22.58萬元的頂配業績Ultra車型則搭載了一顆驍龍9295芯片和三顆小鵬汽車自研的圖靈AI芯片,總算力高達2250TOPS。
2250TOPS是什么概念?Model Y的算力是720TOPS,YU7搭載的是英偉達Thor-U芯片,算力700TOPS。這么一列舉,就能清晰感受到22.58萬元的小鵬G7,算力多么超前。
那么,這么充足的算力是為了什么?
為了“追光全景”抬頭顯示,一個導航、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都能集中在駕駛者眼前,投置到前方道路上的配置;
為了豐富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復雜路口導引、公交車道變道、紅綠燈啟停、窄路輔助、“鬼探頭”預警等基于用戶現實用車場景打造的輔助功能,通通收入囊中;
也是為了VLA+VLM大模型,為了能讓車輛真正和用戶對話,讓用戶用和人交流的方式去操控整車。
以上種種除了小鵬G7其余同級別產品都難以提供的體驗,讓何小鵬自信地說:“沒有2000TOPS,就沒資格稱L3。”
智能化體驗,AI級別的體驗,就是小鵬G7的長板。
可以不喜歡,但不要小瞧
小鵬G7是“孤品”,并不在于它像曾經的理想ONE那樣以一己之力開辟并且帶火了“奶爸車”市場,也不在于它像蔚來那樣用換電和服務獨當一面。
另辟蹊徑固然是良策,但事到如今,行業內已經不存在絕對的無人之境。如果有,那也一定是走不通的、進不去的。與其冒著巨大的風險和消費者需求對著干,不如對現有的消費需求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對現如今的產品進行優化。
小鵬G7的優點,不在于“家用+智能”的標簽多么稀有,而在于如今的市場內,能同時兼顧這兩者且家用表現挑不出錯、把智能化做成實質性長板的產品,除了小鵬G7,同級別確實找不出第二個了。
譬如Model Y,價格更高,家用屬性因為舒適度不足大打折扣,續航也不如小鵬的700km+更有誘惑力;譬如極氪7X,價格也稍高一些,盡管家用屬性并不落下風,但智能化體驗則沒有小鵬G7那么優秀。
包括大家常拿來對比的小米YU7,本質上,這款車的用戶和小鵬G7的用戶都不能算是同一群體。如小鵬G7產品負責人所說,G7的定位是“中產科技”,G6的定位是“實用科技”,G9則是“高級體驗”。
既實用又新穎,既有務實價值又有情緒價值,小鵬G7錨定的就是追求科技體驗的中產客群,這和小米YU7的錨定對象有相當大的出入。
除了產品表現賦予小鵬G7定位的有效性,還有品牌賦予的有效性。
我們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始至今,哪怕是推出了入門級的MONA M03,小鵬向外界傳遞的品牌形象一直和智能與科技掛鉤。數年過去了,消費者已經在無形之中建立起了提起小鵬汽車就想到智能和科技的認知。
因此,別的品牌打“家用+智能”的組合牌未必會像小鵬G7一樣深得人心。
預算20萬左右,需要一臺家用SUV,還想要體驗一把新時代的科技智能車,小鵬G7是如今市面上的唯一選擇。
強調家用和智能的產品鱗次櫛比,但能把智能化做到準L3級別的,還是那句話,同級別只有小鵬G7能滿足標準。
相比較初代G9時期的跟風與稚嫩,兩年時間內,小鵬就進化出了成熟的產品定義能力。技術可以追平,配置可以堆疊,產品定義能力則不能一蹴而就。
與其模仿G7的套路,搞降價,搞智能,倒不如學學,小鵬是如何脫胎換骨獲得能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