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學生黨們!今天咱來嘮嘮月考,我給它起了個名兒,叫《月考像一場沒有觀眾的獨幕劇》。
你說月考像啥?有人說它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能掉下來把人扎個透心涼;還有人說它像突然闖進教室的暴風雨,打得人措手不及。它更像一場沒有觀眾的獨幕劇。在這場戲里,你既是演員又是導演,燈光一亮,那呼吸聲都跟心跳一個節奏,緊張得不行。
考前那“蝴蝶效應”啊,總在午夜準時上演。凌晨兩點了,臺燈在習題集上投下個橢圓的光斑,橡皮屑跟雪花似的在草稿紙邊上堆了一堆。這時候的焦慮一下子就具象化了,可能是筆尖漏墨在答題卡上暈開的一大塊墨漬,就跟在答題卡上開了個“墨水派對”;也可能是同桌翻書時那紙張撕裂聲,跟打雷似的;甚至可能是走廊里飄來的半句“這次數學壓軸題...”,就這么幾個字,能在你大腦皮層掀起驚濤駭浪,讓你感覺腦袋都要炸了。
考場里那沉默啊,有種特殊的質地。前排同學轉筆的咔嗒聲,就跟小錘子在你腦袋上敲;空調出風口的嗡鳴聲,像個嗡嗡怪在你耳邊念咒;自己握筆時指節都發白了,那觸感簡直絕了。所有感官都在搶你的注意力,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月考最殘酷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時間流動的錯覺。那秒針倒著走,分針跟坐了火箭似的加速,連最簡單的選擇題都變成了需要解碼的摩斯密碼,看得人兩眼一抹黑。
但月考真正的考場永遠在考室外。放學路上,你突然就明白了,原來校服口袋里那皺巴巴的錯題本,比成績單更能衡量你成長了多少。那些在食堂排隊時默背的化學方程式,在晚自習偷空整理的英語范文,才是月考真正的“標準答案”。就像暴雨后的操場,泥濘里總會留下深淺不一的腳印,那都是你努力的痕跡。
月考結束后,有人把試卷折成紙飛機投向天空,仿佛要把煩惱都扔出去;有人把分數鎖進儲物柜最底層,不想再看見。但真正重要的是,要學會在分數的褶皺里找到自己的影子。那個在晨光中背單詞的少年,那個在深夜里跟錯題較勁的自己,才是月考這場獨幕劇里最動人的主角。畢竟,人生這場大考,可從來不是單次的分數就能寫完的劇本。
咱別太把月考的分數當回事兒,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