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新注冊登記1250萬輛,同比增長0.68%。其中,新能源汽車562.2萬輛,同比增長27.86%,創下歷史新高,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44.97%。截至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59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3689萬輛(純電動汽車2553.9萬輛,占比69.23%)。
隨著新能源汽車日益普及,充電樁作為重要配套基礎設施,其建設備受關注。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充電樁總量達到1024.4萬臺,同比增長54%;其中,公共樁312.2萬臺,私人樁712.2萬臺。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已累計建成2.72萬臺充電樁,基本覆蓋所有省份。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后市場連鎖企業TOP50》顯示,在新能源充電服務類中,共有7家企業上榜,特來電高居第一,截至去年底擁有47845個充電站。緊隨其后的是云快充(35987個)、星星充電(31016個)、小桔充電(15448個)、蔚景云(14195個)、萬馬愛充(2979個)、蔚來(2142個)。
公開資料顯示:特來電成立于2014年3月,主要從事充電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充電網的建設運營。母公司特銳德成立于2004年3月16日,總部位于山東青島嶗山區,聚焦以智能箱式電力設備為主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業務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網兩大板塊業務。
提起特銳德,自然繞不開創始人兼董事長于德翔。他出生于1965年,19歲從老家吉利考入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即現在的三峽大學)電氣自動化系,畢業后被分配到河北電力設備廠任技術員,一路做到車間主任、副廠長,后被省電力公司選中,調入總部。
04年的時候,39歲的于德翔辭掉“鐵飯碗”,帶著20多人創辦了特銳德,瞄準箱式變電站這一空白市場。在他看來,隨著中國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有可靠電源。
在鐵道部的支持下,特銳德和濟南鐵路局聯合開發鐵路遠動箱式變電站(遠動指的是應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進行遠程的監視和控制),短短幾個月就拿出高品質樣機,成功贏得89臺鐵路電力遠動箱變訂單。
2006年,成功中標世界第一條高海拔鐵路——青藏鐵路全線35千伏箱式變電站項目。為了應對高海拔、高輻射、高寒、缺氧的復雜環境,他率領團隊研發并生產出國內第一臺高可靠、高海拔的箱變,并在20天內完成105臺超大型箱變的成型任務。次年,又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發首臺高速鐵路電力遠動箱式變電站,應用在中國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高鐵上。
往后發展,于德翔將業務從鐵路延伸至煤炭和電力市場。如今,特銳德已成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的龍頭,中高端箱式電力設備產品已取得中國鐵路市場、電力市場雙第一,去年還憑借智能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產品獲得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稱號。
2014年,在創業的第十個年頭,于德翔開啟“二次創業”,拓展電動汽車充電網業務,成立了特來電。當年4月。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向首批車主交付Model S。緊接著,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相繼成立。
彼時,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剛剛起步,于德翔便進行超前布局,不可謂不大膽。采用自產自投、自建自營的重資產模式,投進大量資金用于充電站的建設和軟硬件方面。結果成立前九年基本是虧損的,“把特銳德的業績給吃掉了”。直到2023年,特來電在創辦的第十個年頭實現了全面盈利。
去年,特銳德實現營業收入153.74億元,凈利潤9.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9%和86.62%。其中,電動汽車充電網業務收入為48.90億元,同比增加18.41%;凈利潤2.08億元,同比上漲71.93%。充電量突破130億度,同比增長40%;截至2024年底,累計充電量已超過390億度。
今年以來,特來電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兆瓦閃充網絡在全國的普及與加速覆蓋。截至目前,其新能源充電網絡已覆蓋全國366個城市、運營超過77.8萬充電終端,涵蓋基礎充電、車網互動、光儲充一體化等全生態場景,市場份額排名全國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