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美國冷戰時期“戰恐局”的杰作,核動力“空中航母”,翼展足足有340米,可持續巡航40多天。
在20世紀60年代的冷戰巔峰期,美蘇兩國瘋狂追求各種超大型軍事科技,從核動力轟炸機到洲際導彈,人類對“巨無霸武器”的癡迷達到了頂峰。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提出的CL-1201“空中航母”計劃,可能是航空史上最瘋狂的設計之一。
這艘巨型飛機的翼展十分恐怖,達到了驚人的340米,與水面航母的長度也不相上下了。在其機翼下方可掛載24架重型戰斗機進行環球航行,一天之內能打遍全世界。機體長度也有170米,最大載重為5400多噸,相當于一艘驅逐艦的排水量,但是這家伙是在天上飛的。
想把這么一個龐然大物送上天,靠普通的渦扇發動機已經不行了,必須得上核動力。按照設想,CL-1201上會搭載一個小型核動力反應堆,直徑9米,使用液態鈉進行熱傳導。它運行起來,最大可以爆發出1830兆瓦的功率,快要接近尼米茲航母總功率的兩倍了。
它們發出的電能,主要供給4臺超級電動渦扇發動機,單臺渦扇發動機的體型有波音737客機那么大,有巨物恐懼癥的人,站在這樣的發動機面前肯定會感到害怕。
在起飛階段,CL-1201使用的是燃油,除了4臺超大型發動機以外,在機身下方還有182臺輔助的渦扇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將整艘飛機推到9000米高度后,4臺超級發動機開啟,這樣就可以讓空中航母進行環球飛行了。接著,182臺輔助發動機也關閉大部分,只留一小部分進行空中轉向機動,由4臺大發動推著母艦飛行,防止失速掉落。加注一次燃料后,CL-1201可以飛行40多天,環繞地球幾圈完全不成問題,上面搭載的機組人員也多達千人。
在機翼下方掛著的是24架F-4“鬼怪”戰斗機,機庫里面還有若干個戰機編隊,通過機翼下的升降機,這些飛機可以進出機庫。在作戰時,飛行員首先進入F-4,然后母艦將他們放飛。對下方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任務完成后,F-4再停靠到機翼上收回。
除了出動戰機之外,CL-1201還能利用核電站提供的電力制造強度極高、范圍極廣的電磁脈沖。雖然當時的電子設備并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只能干擾敵方的無線電通訊和雷達,但也足夠震撼了。
除此之外,CL-1201還能充當轟炸機指揮中心,也可執行預警機的任務。如果轟炸機被擊落,CL-1201自己還能往下面扔核彈頭。
這艘飛機上還有很多黑科技,比如在設計方案中它是可以垂直起降的。
這么大的龐然大物,飛機場的占地面積肯定不小,洛克希德原本準備讓它在海上起降,停泊在碼頭旁邊,和真的航空母艦一樣。
這樣的母艦一旦飛到敵國上空,對方是打還是不打?即便有實力把它打下來,后果卻會更糟糕。要知道它里面可是有一個小型的核電站的,一旦空中解體,將會在本國上空造成成片的核輻射云,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的后果可就不得了了。
這個瘋狂的項目為什么被放棄了?
第一,材料不過關,當時不行,現在也完成不了。鋁合金、鈦合金、不銹鋼都承受不住,不論哪種材料,340米的翼展,在空中飛行時產生的翼顫都足以讓機翼斷裂,除非用的是三體人的水滴材料。
第二,這種飛機的意義不大。特別是蘇聯當時的防空導彈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這么大的飛機在天上飛,就是一個活靶子。
第三,造價極其高昂。當時有軍事專家估算,這個項目起碼需要500億美元,60年代的dollar可是名副其實的美金,與黃金是強制綁定的。而這個500億美元,占美國當時軍費的1/3。
第四,這個項目本來就是美國恐嚇蘇聯搞的心理戰。冷戰時期,美蘇都喜歡搞這樣的計謀,比如蘇聯的大伊萬核彈,美蘇幻想的太空大戰,蘇聯制造的核手榴彈等等。這些計劃都非常極端和逆天,很顯然洛克希德壓根就沒打算把它造出來,出幾個圖紙畫冊忽悠一下蘇聯,浪費克格勃的精力。
第五,美國靠的是太空大戰計劃把蘇聯拖入了深淵,1億多人口,國防開支占GDP總量的14%,蘇聯不崩潰才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