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囂張,連新聞工作者也敢動手!
先有《經濟參考報》記者遭遇暴力襲擊,如今又有媒體人在實地采訪時,被涉事企業員工圍攻毆打并損毀攝像設備!
令人難以置信,在自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竟還會出現此類惡性事件。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更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網友驚訝地發現,這家企業竟是七年前就被列入質量黑名單的典型違規單位……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一位普通市民的經歷。
陳先生在長沙經營農家樂,近期萌生了為場地加裝裝飾燈帶的想法。
完成設計方案后,他在本地自行采購材料,并雇傭當地工人進行安裝。
所有施工材料均由他親自挑選,其中電纜更是選用了本地一家口碑較好的供應商產品。
然而施工過程中,專業電工指出所購電纜線徑過細,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按照常規流程,此時應直接向銷售方提出退換貨要求。
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產品調包風險,陳先生決定采取更穩妥的方式維權。
他再次向該供應商訂購兩種不同規格的電纜,直接寄送至具備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鑒定。
獲得檢測報告后,陳先生帶著問題電纜前往該企業交涉。
面對確鑿證據,企業負責人卻辯稱執行的是企業標準而非國家標準。
言下之意即是即便不符合國家標準,只要符合自定標準即可。
這種推諉態度令陳先生極為憤怒。
經過深入查證,陳先生發現即便按該企業公布的標準衡量,檢測結果依然不合格。
面對企業的強硬態度,陳先生感到束手無策。
走投無路之下,他選擇尋求媒體幫助,希望通過輿論監督解決問題。
他先后聯系了四家主流媒體機構,包括地方電視臺、省級媒體及專業頻道等。
7月15日上午,多家媒體記者攜帶設備趕赴該企業,與法人謝某展開正面交鋒。
起初謝某態度從容,堅稱產品質量完全達標。
但當記者出示權威檢測報告時,情況急轉直下。
謝某突然中斷采訪離去,隨后又折返現場強行驅趕記者。
未等記者反應,謝某便開始搶奪拍攝設備,對攝像器材實施暴力破壞。
期間試圖奪取正在錄像的手機未果,造成一名男性記者眼鏡損壞、面部受傷。
沖突結束后,記者立即報警,轄區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場處置。
由于現場取證充分,警方當天即以刑事案件立案偵查。
次日,行兇者謝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亦就此發聲,表示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
雖然目前尚未公開謝某情緒失控的具體原因。
但回想起去年底新華社記者遇襲事件中官媒的評論,背后真相已昭然若揭。
彼時發生在2023年11月,兩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鐵七局項目工地采訪時遭暴力襲擊。
作為國家級媒體代表,在表明身份的情況下仍遭搶奪設備和人身攻擊。
湖南日報當時發表評論指出,施暴行為恰恰暴露了見不得光的秘密。
若非存在不可告人的事實,為何要通過暴力手段阻止采訪?這分明是心虛的表現。
這個邏輯同樣適用于當前事件,若無實質性問題,為何一提及檢測報告就惱羞成怒?
更有甚者,在事件曝光后,該企業還致電媒體要求刪除視頻內容。
聲稱相關報道失實,甚至荒謬地指控侵犯肖像權。
通篇不見道歉誠意,滿口都是推諉扯皮,儼然一副倒打一耙的姿態。
直至事發當晚記者回訪,該企業仍在正常運轉,未見任何整改措施。
仿佛在傳達"人已被抓還想怎樣"的傲慢態度,完全無視產品質量問題的存在。
經網友深挖,發現該企業早在2018年就因生產無證劣質電纜被市場監管部門通報。
當年被列入十大質量違法典型案例,如今七年過去,產品質量依舊堪憂。
雖曾接受行政處罰,但整改效果顯然流于形式。
此次事件中,責任人固然難辭其咎,但產品質量問題更需徹底解決。
參考信息源:[1]官方媒體:極目新聞 2025-07-16《"砸記者攝像機"被列為刑事案件,實探涉事公司:工人晚上仍在忙碌,不知當時發生何事》[2]官方媒體:新黃河 2025-07-15《多名記者采訪時攝像機被砸碎,還有一人受傷,最新進展:警方已列為刑事案件》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