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美科技競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大家都盯著半導體、人工智能這些關鍵領域看。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英偉達的CEO黃仁勛在訪華前扔出一句話,搞得輿論圈炸開了鍋。他說,中國軍方壓根兒不可能用美國技術,直接把美國國內一些強硬派的擔憂懟了回去。
2025年7月14日,黃仁勛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明確表了態(tài)。他說,美國政府和一些議員老擔心中國軍方會拿英偉達的芯片去搞軍事能力提升,完全是多慮了。因為中國軍方壓根兒就不會用美國技術,怕的就是被掐脖子。他還補了一句,中國自己的計算能力已經夠硬,完全能撐起軍事需求,不需要靠美國芯片。
這話不是他隨口一說。就在前一天,7月13日,他接受CNN采訪時就提過類似觀點,說中國軍方用美國技術風險太大,根本不敢碰。畢竟,美國隨時可能斷供或者加碼限制,誰敢把命脈交給別人捏著?黃仁勛這話聽著挺實在,既點出了中國的情況,也反過來戳了美國強硬派的痛處。
其實,黃仁勛這話不光是給美國政府聽的,也是給中國市場一個信號。他訪華前夕放出這番言論,顯然是想緩和一下中美科技對立的緊張氣氛,順便給英偉達在中國的生意鋪路。畢竟,中國市場對英偉達來說太重要了,不能隨便丟。
黃仁勛敢這么說,肯定不是瞎猜。中國這些年在科技上確實攢了不少家底,尤其是在軍事相關的領域,走的是自主研發(fā)的路子。咱們來看看幾個硬核例子,感受一下中國軍方的技術底氣。
先說超級計算機。中國搞出來的“神威·太湖之光”,絕對是個狠角色。這臺機器的核心處理器“申威26010”是完全國產的,連操作系統(tǒng)都是自己開發(fā)的,運算速度一度排在全球超算榜單的前幾位。這說明啥?說明中國在芯片設計、系統(tǒng)架構這些底層技術上,已經有了硬實力。軍方要是需要高性能計算,根本不用盯著美國的貨。
再看看芯片產業(yè)。華為海思這幾年在AI芯片、通信芯片上搞得風生水起,推出了不少能打的產品。中芯國際在制造工藝上也在追趕,雖然跟臺積電還有點差距,但已經能滿足不少需求。這些技術進步,等于給軍方搭了個穩(wěn)當的供應鏈,從原材料到芯片制造,再到系統(tǒng)集成,全都能在國內搞定。軍方裝備需要的芯片,種類多、要求高,國內企業(yè)完全可以定制化生產,不用看美國臉色。
還有一點,中國政府一直把技術自主當成頭等大事,尤其是在軍事科技上。過去幾十年,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fā),國家投了大力氣,就是為了不被卡脖子。像北斗導航系統(tǒng)、量子通信這些項目,都是自主研發(fā)的成果,軍方用起來心里踏實得很。
所以,黃仁勛說中國軍方不會用美國技術,不是捧中國,而是事實擺在這兒。中國有自己的路子,走得還挺穩(wěn)。
黃仁勛這話拋出來的時候,正趕上中美科技博弈的白熱化。美國這幾年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得死死的,尤其是半導體和AI領域,恨不得把中國摁住不讓動。美國政府的邏輯是,只要掐住先進技術,就能拖住中國的腳步,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
但黃仁勛不這么看。他覺得,美國這種限制策略遲早會翻車。為啥?因為你越限制,中國越會憋著一股勁自己干,最后搞出自己的芯片產業(yè)。美國企業(yè)要是老想著靠限制打壓對手,反而會把自己擠出中國這個大市場。他在采訪里就說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公司不能丟了這塊蛋糕,不然就是在全球競爭中給自己挖坑。
這話聽著挺有道理。英偉達這種科技巨頭,靠的是全球市場吃飯,中國要是真徹底不用美國技術了,對他們來說損失可不小。所以,黃仁勛一方面駁斥強硬派,一方面也在提醒美國政府,別玩過頭了。
黃仁勛的判斷其實挺接地氣。中國軍方在技術選擇上,有自己的算盤。第一,安全風險太大。靠美國技術,等于把命根子交給別人,美國政府一翻臉,立馬斷供,中國軍方咋辦?所以,自主研發(fā)才是硬道理,能自己搞定的事,絕不指望別人。
第二,中國技術已經夠用了。前面說了,“神威·太湖之光”這種超算,還有華為海思、中芯國際這些企業(yè)的進步,都說明中國在關鍵領域不差事兒。軍方需要的計算能力也好,芯片性能也好,國內都能撐起來,沒必要冒風險去用美國貨。
第三,國家政策也定了調。技術自主是中國的戰(zhàn)略底線,尤其是在軍事上,誰也不想關鍵時刻掉鏈子。過去幾十年,中國在半導體、AI這些領域砸了重金,就是為了把主動權攥在自己手里。
黃仁勛這話,表面上是懟美國強硬派,其實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英偉達是全球芯片大廠,中國市場要是丟了,生意肯定受影響。他訪華前放出這番言論,既是給美國政府提個醒,也是給中國市場遞個橄欖枝。
他心里清楚,中美科技競爭再激烈,英偉達也不能跟中國對著干。畢竟,中國不光是市場大,技術能力也在漲,要是真跟中國徹底翻臉,英偉達的AI芯片還能賣給誰?他這趟訪華,擺明了是要穩(wěn)住中國客戶,順便探探合作的機會。
對中國市場,英偉達是既饞又怕。一方面,這塊市場太誘人了,半導體需求旺,AI開發(fā)熱火朝天,英偉達的芯片在這兒有大把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中美關系這么緊張,英偉達在中國的生意隨時可能踩雷。
為了穩(wěn)住局面,英偉達也沒閑著。他們計劃在2025年9月推出一款專門給中國市場定制的AI芯片,還得符合美國的出口管制要求。這招挺聰明,既不得罪美國政府,又能保住中國客戶。
另外,英偉達在中國也下了血本。黃仁勛年初訪華時就說過,他們在中國有快4000個員工,幾年時間人數漲了六成。這說明啥?說明英偉達真把中國當回事,愿意花力氣在這兒扎根。
說實話,黃仁勛這人挺有遠見的。中美科技競爭這么亂,他既要保住英偉達的利益,又得在兩國之間找平衡。他的這番表態(tài),既懟了美國強硬派,又給中國市場吃了顆定心丸,商業(yè)頭腦真不是蓋的。
他還看得更遠,說美國限制中國最終會失敗,因為這會逼著中國把自己的芯片產業(yè)搞起來。這話聽著有點扎心,但確實有道理。你越不讓人家用,人家越自己干,最后美國企業(yè)可能反倒吃虧。
黃仁勛這番話,不光是駁了美國強硬派的觀點,也是對中國技術實力的肯定。他既算計了商業(yè)利益,又看透了科技格局,確實有點東西。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他這話給咱們開了個新思路——技術合作也好,競爭也罷,關鍵還是得靠自己硬起來。
中國軍方不用美國技術,不是啥新鮮事兒,黃仁勛不過是把這事實擺出來罷了。他的表態(tài),既有現實依據,也有戰(zhàn)略眼光。未來中美科技咋走,咱們拭目以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自己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