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者說
講解了很多年之后,就到了五月
五月的山水出人意外
從前,古人都不講普通話
盡是之乎者也。他們每天咬文嚼字
在竹林里起舞弄倩影
——后來,瀆職的風
撲滿我含淚的雙睛。
其實呀,來到這個世界
我真的什么也沒看到,因此
也就什么都沒聽到
慣看風霜的不是我的眼睛,
而是我一顆微不足道的
凡人心——
因為寂寞
經過腦回路的一路狂奔
人生就到了十字路口
就到了盲人騎瞎馬的時間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些年我想盡了各種逃生辦法
仍沒找到去處和
來路的出口,就這樣荒廢了
窮盡一生的眼淚
他們是什么,我們手握推心置腹
卻只能眼巴巴地張望
擺在眼前的幸福。昨天的星星丟失了
大地仍擺放迷途般的愛情
那些瞳孔般放大的池塘,每當星光墜落
愛就會濺起一池的
漣漪——
六月口占
這是六月,曹操青梅煮酒的六月
有時也是壯士扼腕自嘆的六月
夫子坐而擁其名,美用其名者
躬藏贛鄱大地東郊三百里
有時嶺南的風偶爾也會吹過
就像愛情的翅膀裝載了萬噸渦輪發動機
六月福大命大,釣者問而不答
帶刀侍衛當陽橋頭喝斷了當陽水
作者:葉小松,1964年生人,網名,普魯米修斯(盜火者),讀睡詩社專欄詩人,詩歌寫作愛好者。部分詩歌收錄于《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歌語言獨特,詩緒敏捷,善于從生活的剪影中,挖掘出詩意的土壤,構筑詩的城堡。詩歌有自己獨特的意味和特別,有一定的辨識度。
故鄉,還是那條熟悉的路
我不知道我正走的這條路
能等到多少要返程的親人
也許只是我熱淚盈眶的迎接
需要哪些扭曲的光線
在搖搖晃晃的人間
給四月一個孤單的命名
我們的愛,所承受的破碎
就是他們出現時
潸然淚下的滿足和幸福
這傾瀉而下的雨水呀
每逢大雨,這里的路面就會暴漲
在一條湍急又曲折的溪流中
褲襪多半會成為
裝滿春天秘密的漂流瓶
這里背靠驪山,沒有磅礴的氣勢
可這流水并不那么涓秀
它來勢洶洶,像個發怒的家長
我看見小學門口,放學的孩子們
在泥濘之中,像一群蝌蚪
學著跳躍和躲避
認識這個世界是艱辛的
最終,孩子們還是找到了
每個大雨里成長的印記
封閉病房
站在石窟中,佛祖的對面
眾生就是塊患病的石頭
面帶諸相走來,盲目地
進入冰冷的虛空,你看
被風化腐蝕的佛,已無面無相
就像我們,日漸衰老
忘記了曾經青春的那些本能
所有能回憶的美好,都好像
是一個早已償還的借貸
還能為青春哭泣的人
注定給命運保留著
對未來的期待和存單
就好像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病房里
努力地愛著這個世界
封閉痛苦,打開慈悲
作者:藍冰,原名焦肖江,現居西安,醫生,讀睡詩社會員。愛寫詩,想被大雨洗凈靈魂,想在詩中親吻滴水的鈴蘭。出版詩集《懸而未決的雨水》。
春柳
當我借著春風的名義裁開二月的雨水
便看到你蓄滿鵝黃的萬千絲絳
似乎每個關節都藏著一座拱橋
拱橋上都有執傘人用空等的姿勢
打撈那些失散的落日云影
整個三月,我說不出
一個讓自己深信不疑的詞語
我甚至連溺水的月亮都視而不見
直到無數只翠綠的紙鶴
飛滿了天空。任柳眉兒簌簌落下
碎成齏粉,潰散成云
而我,依然迷失在晝夜交替里
望四月
當海棠裹挾著桃花飄散嫵媚
我還是沒準備好詞語
那么多絢爛和那么多嫩綠
我低估了四月,低估了
昨晚的風聲和前夜
泛著灰塵的細雨
谷雨是四月預留的諾言
等待與云層交換淺灰
蓄謀一場驚慌遲到的雷鳴
我期望
柳絮在枝頭舉起白色火把
在谷雨后集體起義
就像一場啞光的雪
飄過綠油油的麥田
替失眠的春天
完成最后一次辯解——
消逝不過是
另一種形式的抵達
如果當時
在暮色的陽臺里
我不知道,該如何品味
流蘇似雪的四月末
就像糾結是否吞下
第一粒軟骨素
還有些懸在枝頭的花蕾
是當時未來得及說出口的春事
如果谷雨,已成為
你唇邊殘留的遺憾
那么就選擇初夏吧
讓不曾交融的山水
成為彼此引以為傲的
獨特的峰,清伶的泉
作者:房甲青,男,筆名亦歌亦哭,教師,山東臨沂人。出版詩集《有一種心情》。代表作《有一種心情》、《該不該告訴你》、《巢》等。代表詩句:“生命里總有些清淺的記憶/一塵不染”等。
我是一個未知數
一
我背著一個大書包走進了小學
比別的學生大出一倍
是母親用一條破洞的口袋縫制
大書包被老師捉了大頭
上課,讓我喊“齊立”
體育課,讓我喊“稍息”
我一片茫然
不知童喉里能喊出我什么樣的人生
喊著喊著
我把老師喊成了農轉非
把自己
喊進了高粱地
二
跌跌撞撞,被一張入學通知書領了出來
領成了一個吃皇糧的人
月月吃著29.5元的飯票
吃著冒出黑煙的120塊的蜂窩煤
還好,命運的管道里沒有斷流
因為年輕,因為有把力氣
把自己砸進土里
像砸進一根水管
再吮吸一點水分補充
歲月浸蝕的管子銹了
銹得長出了胡子
一根根白胡子
三
還好,捊著胡子
竟捊出幾首詩
幾首搖搖晃晃的詩
小的,晃著脖子上的紅領巾
晃著鳥兒飛出樹上的巢窩
大的,晃得步履鏗鏘
并帶點疲憊
就是不知道我詩的命數里
哪幾首詩,能豎成碑文
或只是一季的枯草
作者:劉樹仁,山東寧津人,市作協會員。詩是發現,是創造,每首詩都是在詩人思想土壤里生長出來的靈芝草。詩稿在《詩刊》《中國詩歌網》《文峰書院》《都市頭條》《德州朗誦藝術團》《你在我風景中走過》《詩歌學人》等各級文學網絡平臺發布或在《山東詩歌》等刊物發表,出版詩集《夕陽拾趣壹》。
濛濛煙雨
文/張帆(湖北)
煙是春,雨是春
蒙蒙煙雨
是春
更是一個懷春的少女
有好聽的名字
有好看裙裾
還有美麗的容顏
且,正值花寇妙齡
揚頭是花
挎腰是柳
睡著了
是浮在湖面上的一輪新月
天上是妖
人間是仙
綠水虧了青山
青山負了白云
傘中人,風中人
綿綿情思悠悠恨
借黃昏三兩酒,騙輪夕陽
銷個魂
父親的麥田
文/張帆
地方角圓,壟平梗正
像他為人做事的標準
每年冬季,播下麥子
也播下了他的勞苦和擔心
鋤草、打藥、施肥
日日月月,田間地頭
都是他匆忙的腳步和
勞作疲憊的身影
如果麥子長勢不好,蹲在田角
和稻草人一起,一口一口吸著劣質香煙的人
是我父親,望著下山的夕陽
淚光閃閃,卻又有口難言
秋收季節,父親種下了什么
又收獲了什么
問腳下的大地和
頭頂的天空,它們沉默無語
這時,看著失望與失落的父親
我多想是他地里的一株麥子
長出又多又飽滿的麥穗
讓他裂開沒有牙的嘴,笑一次,美一回
父親的麥田,不大
也不長,從麥地的這頭,到
麥地的那頭,身衰體弱的父親
用完了他整整一生的光景
躲雨
文/張帆(湖北)
終于,熬不住相思
下了一場雨
一點一滴,像思念
落進了我的夢里
躲雨,我不去雨巷
雨巷,是那個叫丁香姑娘的
而你
才是我的
躲雨,我不去屋檐
屋檐都是寄人籬下
我的你
只能寄于我的心房
我也知道,雨,可以躲
你,我怎么躲得脫
最好,雨下大點,再下大點
反正我沒打算,躲過這場劫
給麥子澆水的父親
文/張帆
給麥子澆水的父親
他的影子,在月光下
左搖,右晃
比風還輕
父親摔落的汗珠
有幾顆落在瓢里
有幾顆落在桶里
落在河里的,是閃亮的星星
兩只桶,一邊裝滿河水
一邊盛滿貧窮的歲月
扁擔被壓得嘎嘎作響
而父親,始終沉默無言
一趟,又一趟
那條路
就是這樣被壓彎的,那座山
也是這樣被壓矮的
打坐紅塵(外一首)
麥子收完后
進一趟城
在一家
叫北來順的小酒館
要壺酒
點幾碟菜
偷看幾眼
老板娘
白嫩嬌美的臉蛋
也只能是偷看
乘著酒興
一首
又一首的酸曲
把回家的路
唱進踉踉蹌蹌的黃昏里
故鄉的記憶
一本泛黃的相冊
每翻開一頁
便擦去上面的塵土
放在太陽下
曬出鹽分
存放在母親
留下的陶罐里
等到落雪的日子
灑在雪地里
空茶具(外一首)
朋友送的
擺在案幾上
總是說
等閑了
便沏一壺
等閑了
便沏一壺
好多年了
每次
望著薄薄的塵
總要說上一句
越遠越好
有人摔倒了
過去扶一下
他會說
不是你撞的
為什么扶
不扶
又會說
你道德敗壞
見死不救
走著走著
前面的猛一轉身
撞上了
又說你沒有安全距離
這操蛋的世道
520(外一首)
下了班
想起媳婦
讓打瓶醬油
走進超市
聽人們說
今天在過節
翻開手機日歷一看
離端午
還有好幾天
留白
買了房子
便沒錢裝修了
搬上舊家具
就住了進去
每日
望著空蕩蕩的電視墻
媳婦說
買個裝飾畫
我覺得
其實
這樣挺好的
作者簡介:張占云,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于寧夏東部山區,現居甘肅省蘭州市,一個流落于城市的牧羊人,詩歌愛好者!
無論怎樣都要好好地活
人與人之間沒有可比性
一生那么短暫沒時間憂慮
相互的或笑或哭的臉
別人不會在意別自討沒趣
笑臉或許被視為炫耀
哭喪的臉視人更不可取
在意的只有自己
別人難過不到那兒去
互相面對的是那么光艷
剩下的自己用心用情拭舉
無論怎樣都要好好地活
那怕像狗一樣笑傲江湖去
詩者
用精血聚成萬千之力
把筋骨擊粹拼成
點橫撇捺折
忘卻當下
樹起一堆甲骨
讓多情的愛人
在遁去的文字里尋
母親
果子未熟時,總掛著相似的酸澀
我們忙澆灌新芽,任老枝算計時光
突然電話顫動:"今年的果子..."
您的話在電流里,碎成糖霜
除夕,您用枯枝般的手
將歲月分裝:"這是你們種的陽光"
我們推讓著,接住一捧捧
滿載濃濃愛意的帶著體溫的秋霜
母親啊,您分明把我們的虧欠
鑄成錢幣,塞回我們空空的行囊
作者:喻明書(筆名米書),男,苗族,1967年生,四川馬邊人。詩歌、散文愛好者,讀睡詩社會員詩人。常把詩歌當藥引治療疼痛的靈魂,寄托無處放置的身軀,工作之余總是把寫詩當做心藥來服用,苦中作樂以詩療傷治己。作品散見于《大風頂文藝》《馬邊文藝》《四川政協報》等,獲“盛世東方.星耀文學獎”全國詩詞大賽優秀獎;“名揚四?!痹姼璐筚悆炐悛?,獲“2022.當代詩仙獎全國評選大賽”三等獎。
永不褪色的時光
偷吃花生又偷吃豆子了
誰?誰呀?
60年代末的奶奶急切地追問
細雨飄過,浸潤淚水的眼睛
牢牢鎖住我
她瘦小的手從篾墻抽下一片篾片
像一只機警的饞貓彈了起來
一溜煙地跑開
我站門外做了個鬼臉
邁開一雙蜷縮的小腳
搖搖晃晃
奶奶像小鴨一樣追了過來
“吃就吃唄,還吃那么多,
本都會賠光呃!”
奶奶的嗔怪像春天的鳥鳴
一直跟隨我時光的身影
黃浦江上的鐘聲
一聲擊破夜空的
笛鳴
一艘穿越時間的
渡輪
把銹跡斑斑的時空
一切為二
一片留給了陳舊的浦西
一片送給了新生的浦東
打磨過的時光里
他們像星月
又似一山兩虎
他們——
將黃浦江上的鐘聲
撞擊得
有時嘶啞有時悠揚
作者:黎江,筆名漓江,曾于基層單位任職,愛好快走、釣魚等戶外運動,退休后喜歡閱讀詩歌和創作詩歌。熱愛旅行,足跡遍布國內多地,通過旅行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拓展視野,并將所見融入詩歌創作。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F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