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玩手機停不下來,打游戲到深夜,讓家長心力交瘁,夜不能寐。
我很能理解家長的不安與焦慮,擔心與恐懼,但家長要清晰一件事:
你所抗拒的都會持續(xù)。
家長越是對孩子玩游戲和玩手機零容忍,越是焦慮和想要控制孩子趕緊放下手機,越是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
不僅沒有辦法抑制玩手機的欲望,還會讓親子關系矛盾升級。
這時大概率會出現(xiàn),不僅管不住孩子玩,還會讓玩手機的行為更加失控。
很多家長都說是游戲坑了孩子,手機毀了孩子,把憤怒都投射給了手機和游戲這個“毒藥”。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確游戲容易成癮,但這并不是孩子擺爛的真正原因。
家長與其激烈地跟游戲對抗,對手機圍追堵截,不如反向思維來呈現(xiàn)一下孩子沉迷游戲的底層邏輯:
首先,游戲給了孩子很多即時滿足和價值感。
也就是玩游戲的時候很爽,很輕松,也有很多獎勵,所以孩子一玩起來就很開心,停不下來。
游戲的設計就是讓人忍不住繼續(xù),讓人有依賴性和成癮。
而成癮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價值感和滿足感,以及即時獎勵。
家長要反向呈現(xiàn)一下,探索一下自家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是否能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在跟父母溝通與相處的過程中,是得到的正向評價多,還是負面批判多?
孩子除了手機和游戲之外,還能從哪些地方獲取價值感與成就感?
其次,孩子為什么放不下手機?背后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孩子在學校中是否有朋友?是否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是否每天只是被父母催著學習?是否父母每天都在跟孩子發(fā)火和講道理?
如果學習和家庭生活,老讓孩子煩躁,讓孩子絲毫感覺不到樂趣。
那么孩子就喪失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傾訴與溝通欲,一股腦沉溺于虛擬世界給的些許溫暖中,無法自拔。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不開心,感覺不到樂趣。
尤其是情緒焦慮或YY的孩子,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落差感太大,更容易沉迷于手機的短暫快樂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太難過或失落,覺得生活無趣時,玩一玩游戲,看一看手機,也是一種自我療愈。
家長既要看到孩子玩手機成癮,的確是壞事的一面,也要看到手機與游戲帶給孩子的療愈與修復功能。
最后,家長要理性客觀地看待孩子沉迷游戲這件事。
面對孩子沉迷玩游戲與手機這件事,家長的焦慮與擔憂是正常的。
但家長也要清晰一件事:
但凡孩子已經(jīng)成癮,不可能采用什么外力就能讓孩子立刻停下來。
先弄清孩子沉迷游戲的底層邏輯,先嘗試去理解孩子,修復有裂痕的親子關系。
這時孩子對父母的防御意識就會降低,溝通也會順暢一點。
但即便如此,孩子也不可能立刻放下手機,從游戲中掙脫出來。
孩子沉迷游戲或手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情緒越來越壓抑,導致外部依賴的過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破冰行動也不可能及時完成。
家長需要的是耐心,是慈悲之心,是包容之心,是反向思維的落地。
多去關心孩子的情緒,多去覺察孩子的動機,多去跟孩子打成一片,多給孩子一些正向的反饋。
當孩子感覺自己有用,被需要,被理解,被尊重時。
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廢物,就重建了自我反饋機制,就重塑了信心。
一個有信心,有勇氣的孩子,才能從沉迷游戲中慢慢走出來,才能放下手機,在現(xiàn)實中做更多自我爽感與成就感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