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人戒煙總失?。靠恳庵玖φ娴臎]用嗎?電子煙和戒煙藥能幫助你擺脫煙癮嗎?
很多人都覺得戒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其實,科學的戒煙方法不僅存在,而且成功率比你想的高多了!這一期,我和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周劍平醫生聊了聊他在戒煙門診的多年經歷。看完這篇,或許那個“轉折點”就會出現~
周劍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文字內容摘自本期播客,完整音頻見文末
特別感謝文字整理伙伴:玲玲
菠蘿:如果只靠自己毅力戒煙,成功率是不是巨低?
周劍平教授:科學的數據是3%。也就是說100個有意愿戒煙的人里,靠自己努力,最后只有3個能成功。但科學是科學,生活是生活,科學和生活其實并不矛盾。
在我身邊,戒煙成功率可能是100%。因為我來自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這個科以前叫呼吸內科,看得最多的病就是肺癌,而肺癌最重要的直接致病誘因就是吸煙,所以90%甚至100%的肺癌患者,在診斷為癌的那一刻,立刻就戒煙了,習慣在疾病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作為醫生,我們并不希望只看到這種方式的戒煙,希望大家都能在健康的時候就化被動為主動,盡早戒煙。
很多人在生病之前都不太愿意戒煙,就是因為吸煙的危害沒有具象化。如果吸煙會讓人變丑、會加速變老,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年輕人去吸煙了。
所以,我覺得是由于吸煙的危害不可預測,導致大多數人雖然懷揣著吸煙有害健康的意識,但依然踐行吸煙有害健康這個行為。
菠蘿:大家還是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一定會撞上這個事情。
周劍平教授:我們還遇到過一些成功戒煙的煙民,真的是身邊發生了因煙致禍的非常嚴重的實例,比如說家人得癌了,因為如果是很遙遠的一個人得癌了,大家還是會覺得這個事跟我沒關系,但如果是至親,跟你有同樣的吸煙習慣,一旦他們中有人生病了,那種對煙的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所以很多人不是不想戒,而是需要一個時機來觸發他。
大家可以問問身邊抽煙的人,第一根煙是怎么抽起來的。我采訪過一些煙民,第一支煙大多數是朋友、兄弟、家人帶著抽的。那些一起開始抽煙的人,不一定馬上得病,但他們的身體狀態一定會因為吸煙或多或少有所改變,這一點是非??隙ǖ?。
菠蘿:你在戒煙門診有多長時間了?
周劍平教授:2009年至今,已經16年了。最早的時候,戒煙門診是非常小眾的,大家來醫院都是看病的,在呼吸科看肺癌、哮喘、慢阻肺、肺結節的患者非常多。
但是在這些患者人群中,有1/3都是煙民。他們來醫院,是希望幫助他們解決這些疾病帶來的問題,卻都共同回避一個問題:戒煙。
我個人覺得,為什么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吸煙的危害?因為在大家心目中,只知道吸煙和腫瘤之間的直接關系,卻忽略了吸煙和其他慢性病之間關系。腦卒中、心血管疾病、慢阻肺,其實跟吸煙的關系都非常大,而且這些疾病會讓你的生活能力顯著下降,生活質量明顯降低,比如腦卒中之后,行走都需要靠別人來攙扶,這樣的日子也是很難熬的。還有慢阻肺的患者,長期咳嗽咳痰,對生活質量影響很大。我們呼吸科有一句玩笑話:上半生吸煙,下半生吸氧。
即便如此,有些人還是非常堅持,只要不是癌,他就一吸到底。其實大家要知道,吸煙致死的人群里面,也就1/3是癌癥,剩下的有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甚至和很多猝死也高度相關。
現在各種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壓力很大,每天身體、腦子都要拼命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選擇的方式是靠吸煙緩解,很多年輕人說不吸煙沒有創作靈感,感受不到生存的意義。但是,吸煙雖然可以讓你獲得短期的情緒釋放,提供一些興奮支點,這一切都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會讓你的身體慢慢消耗透支,日復一日地衰竭下去。
菠蘿:在臨床上,見到最多的來戒煙門診的原因是什么?
周劍平教授:我接診的一萬多人里,最多的就是在體檢中發現有一些輕微異常,決定要開始戒煙。所以我覺得體檢這件事還對戒煙還蠻有幫助的,因為很多人在發現肺結節之后,擔心今日之結節變為明日之肺癌,就會有這種預防的概念,開始考慮戒煙。所以一定要把吸煙的危害具象化,要在一些具體的客觀檢查中,特別是醫療檢查報告中,體現出可能跟吸煙相關的一些危害,才能更直接地促使大眾戒煙。
第二種常見的原因就是家里有至親要求戒煙,比如在上海男性吸煙率非常高,會有很多女士要求老公來戒煙門診。
第三種就是在年輕人中,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在即將為人父母之前,會主動來戒煙,所以其實危害大家都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覺得可以接受,但如果會影響到下一代,就會適可而止了。
另外就是在每一年的無煙日宣傳活動之后,特別是在電視臺錄一期節目的話,在中老年群體中的影響力非常大,它會在短時間導致戒煙門診門庭若市。
菠蘿:哪些人可以考慮去戒煙門診?
周劍平教授:大家如果不是太想戒煙,或者只是有初步意愿戒煙的,也鼓勵先來戒煙門診了解一下。來了以后,我們聊一聊,至少有一半人是可以下定決心開始戒煙的,這個很重要。
大家一直認為吸煙這個事兒沒什么復雜的,戒煙更沒什么復雜。其實不是,單憑成癮性來講,一定量的尼古丁成癮性不比海洛因差。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尼古丁在所有成癮性的物質中排前三。所以大家不要覺得尼古丁成癮是想戒就戒,是隨時可以拿捏的東西,你的身體往往不受你自己控制。
菠蘿:來了戒煙門診后,有什么方法幫助戒煙呢?
周劍平教授:我們可以先評估一下是不是尼古丁成癮以及成癮的程度。如果成癮很厲害,那靠自己戒可能不太行。但是有些吸煙四五十年的、每天要吸個1-2包的老煙槍反而戒煙沒有這么困難,因為時間久了之后,多巴胺受體疲勞了,就像藥物耐藥一樣,在吸煙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強的快感了,所以這些人吸煙只是吸個習慣。
所以戒煙的過程,其實是在戒兩種“癮”。第一個是生理性成癮,就是尼古丁成癮。第二個是心理性成癮,大多數資深煙民中,心理性成癮比生理性成癮的占比更高,他其實要的是吸煙這個動作,而不是真的需要里面的尼古丁,但習慣是很難戒的。
菠蘿:戒煙是不是越早越好?
周劍平教授:時間上當然是早一點好。但是最近我的觀點也在改變,建議大家順其自然,不用強迫自己在身體狀態不好的時候去戒煙。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中年男士,背負著經濟、家庭生活、工作各方面的負擔,生活壓力的確非常大,他非常討厭尼古丁,但就是戒斷不了。那次我跟他聊了半個多小時,最后我覺得他可能沒到那個時機,不必在這個時候逼迫自己。所以在我看來,并不是遇到一個煙民,就要強迫他去戒煙,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效果。但是一旦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時機,再輔以正確的方法,戒煙就是一個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還要給大家提一個醒,即便來了戒煙門診,也不是一次就戒掉了。戒煙門診是給大家保留了一個了解和接近科學戒煙方法的窗口,希望大家主動了解之后,再擇其所用,在醫生的幫助下進入到戒煙周期,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主張來了戒煙門診,第二天馬上戒斷,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違背了身體的自然規律。我們會制定個體化的戒煙周期表,持續一周、兩周或者更長的時間,慢慢實現不抽煙。
菠蘿:到底有哪些方法能有效戒煙?哪些沒有用?
周劍平教授:首先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戒煙就是一句話的事情,這個很重要。第二個,戒煙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使用一些藥物或者干預手段以外,時間是最重要的。我們經常說時間可以治愈一切,對戒煙者來講就是如此——時間治愈煙癮。所以大家應該寫一個戒煙計劃,每一天逐步減少吸煙的量,真正意義上把戒煙行為細化成可操作的步驟,哪怕是一天減少一支也是有用的,這個技巧看上去沒什么含金量,但可以幫助你提高3%-10%的成功率!
第三,要選擇一定的替代方法,吸煙是一個手口行為,戒煙的過程中大家會覺得好像缺了點什么,這個時候就要找點替代,比如手上轉轉筆,嘴里吃點小零食,但也不能都吃甜的,要是全吃巧克力,那身體又要出現新的問題了……吃點鹽津棗、話梅都可以,酸酸甜甜的味道也可以刺激神經系統,帶來愉悅感。
最后,不管用藥物還是非藥物戒煙,建議設定一個戒煙日,也就是所謂的儀式感。大家可以選擇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比如結婚紀念日,或者愛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把這些捆綁起來之后,會把這一天的意義上升價值,而且我覺得戒煙這件事是非常了不起的,不管多大年齡,成功戒煙就是你人生中干過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
菠蘿:有人說老年人就沒必要戒煙了,你覺得呢?
周劍平教授:關于老年人是不是有必要戒煙,我覺得要尊重老年人本人的意愿,戒煙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出于個人意愿。一旦他生成了非常明確的動機之后,那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而不是打消他戒煙的念頭。至于什么方法,老年人會有自己的選擇,如果需要幫助,有專業的團隊可以做這件事情,如果想靠自己,就關心鼓勵他就好了。所以當一個人想戒的時候,我們沒必要阻止,當一個人完全不想戒的時候,也不要逼迫他,或許屬于他的那個時機沒有到。
菠蘿:有人說抽了特別長時間,身體會進入另外一種平衡,突然戒斷以后對身體會有影響,這是真的嗎?
周劍平教授:完全同意,個體化差異非常大。在臨床上真的有不少因戒煙而得病的,而且這個病不可名狀,就是他沒法說出為什么,但是就是不舒服,這個就是長期形成的尼古丁依賴。很多資深煙民早上起床立馬就要抽一根煙,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尼古丁濃度已經降到了谷底,這第一根煙帶來的滿足感也是最強的。
吸煙的過程是什么?首先是在嘴里經口腔黏膜吸收之后迅速進入到血液,再進入到大腦,和多巴胺進行結合,形成多巴胺釋放,人會感受到愉悅。還有一部分吸到肺里,但肺也不是終點站,之后還是要進入血液,再去心臟,再去全身。所以大家想象一下,假設每天吸20支煙,持續二三十年,那么全身各個臟器,五臟六腑都有尼古丁的痕跡,如果有一天忽然沒有尼古丁了,身體怎么受得了?所以我們一直講戒煙要循序漸進。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立刻戒斷。
所以建議大家戒煙之前先去做尼古丁依賴的檢測,如有高度尼古丁依賴,不建議大家快速戒斷,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來講,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不適感,因為身體一直在尋求尼古丁的再次刺激,狀態就會慢慢變差。在新冠之后,有部分人出現了長新冠綜合征,戒煙的人群中也有長期戒斷綜合癥。
菠蘿:你怎么看電子煙呢?
周劍平教授:電子煙比較復雜,它的管理不在醫療口,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電子煙應該納入到類似處方的概念。因為電子煙是尼古丁替代的一種形式,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大家戒煙。但因為它在醫療管控之外,就帶來了新的問題。第一是既往從來不吸煙的人開始吸電子煙了,覺得新穎。第二老百姓對電子煙可能一知半解,認為這個東西可以替代戒煙,但是沒有類似的周期性戒斷的概念,反而形成了雙重依賴:煙草依賴,電子煙也依賴。
菠蘿:戒煙藥是干嘛的?藥物是怎么起效的?
周劍平教授:結合前面說到的吸煙的過程,煙癮其實就是尼古丁進入大腦后跟多巴胺受體結合產生興奮形成的。所以戒煙藥物就是針對這個機制,提前結合了多巴胺的受體,讓尼古丁無處可去了。藥物起效之后,尼古丁就不會再給你帶來愉悅感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身體就會逐漸覺得不再需要煙草,各個臟器也開始適應沒有尼古丁的狀態。我們就可以慢慢減少吸煙的支數,直到可以一支都不吸時,建議把藥物再維持一段時間,比如1周到1個月不等,最后真正進入到完全不需要吸煙的狀態,再把藥物的量減下來,進入到一個既不用吃藥又不用吸煙的狀態,戒煙就真的成功了。一般這個流程不超過三個月,甚至大多數人6-8周就可以完全不吸煙了。
菠蘿:公共場合禁煙是不是對控制吸煙很有用?
周劍平教授:我是非常認可公共場合禁煙。其實這些規定就是使吸煙的過程變得沒那么自由,也能更多地保護不吸煙的人。通過設置這些吸煙帶來的不便利,也能讓一些猶猶豫豫的人放棄吸煙或者下定決定戒煙。我曾經遇到一些人其實不想戒煙的,但是到了國外之后發現買煙要有很多的手續,吸煙有很多的限制,也就直接戒掉了。
菠蘿:如果你在公共場合看見有人吸煙,你會去勸說嗎?
周劍平教授:如果是在醫院里,我肯定會說。如果是醫院外,有不允許吸煙的公共標識的的地方,我也會提醒一下。大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不太愿意去正面沖突的話,在上海是可以打12345舉報的,會有人專門來執法??陀^來講,商家或者場所管理者,也是有責任去提醒的。
還有一點想跟大家呼吁的是,如果你沒有吸煙,真的不要邁出吸煙這一步,沒有必要為了好奇去吸煙。這個世界有這么多可以讓你去享受去體驗的,不要浪費在吸煙上面。如果你剛開始吸煙,已經感受過了煙草給帶來的感覺,趁沒有煙癮的時候就適可而止,不要再繼續下去了,不要進入到明顯成癮或者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去戒,那就得不償失了。
菠蘿:現在是不是年輕人抽煙也比以前多了?
周劍平教授:多得多。現在思想更自由了,年輕人會覺得吸煙是一件很酷的事,或者是社交的一種方式,他們可能覺得這是一種自我釋放的象征,自我價值實現的方法。其實我能理解,但是肯定不鼓勵,因為代價實在太大了。對現代社會的人來講,導致身體健康不佳的因素非常多:熬夜、喝酒、吸煙、精神壓力,都在消耗著我們的身體。所以我特別希望大家盡可能去減少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那么吸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經常有人會問我,作為醫生,在健康方面你到底有什么建議?其實我都會給出一個同樣的答案:第一是正常作息,第二盡可能減少煙酒的不必要攝入,能戒煙盡量戒煙,能不喝酒就盡量不喝酒,千萬不要酗酒。最后就是保持心情舒暢。這些方面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大多數情況下,除了先天的問題以外,身體的狀態應該還是比較不錯的。
醫生存在的意義不僅是治病,也是要倡導正確的健康知識,我們的戒煙門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告訴大家,當你真的有這個意愿想戒煙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助你們。
在戒煙門診的輔助下,戒煙的成功率能從3%變成80%!而且未來我們還會有很多數字化的戒煙手段,即使不來醫院,也可以在線上做數字化的檢驗。所以只要你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戒煙時機,未來一定可期。
—聽周教授聊更多戒煙知識—
/本期志愿者/
致敬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