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放手-
過度保護看似是對孩子的深愛,實則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當孩子被過度保護時,往往會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缺乏獨立面對挑戰的經驗,他可能變得膽小、畏縮,甚至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長的做法是,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去體驗、去收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積累經驗。
在父母的眼里,無論孩子年齡幾何,似乎總帶著幾分稚氣,讓人忍不住想要繼續呵護。然而,這種“孩子似乎永遠長不大”的觀念,雖然體現了父母深沉的愛意,卻也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這種觀念往往源于父母內心深處的不信任——既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獨立面對外界,也不相信自己能夠真正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這種不信任像一根無形的繩索,緊緊束縛住孩子成長的腳步,同時也讓父母陷入了過度保護的泥潭。
過度保護看似是對孩子的深愛,實則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當孩子被過度保護時,往往會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缺乏獨立面對挑戰的經驗,他可能變得膽小、畏縮,甚至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長的做法是,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去體驗、去收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積累經驗。
小明剛升入初中,很快在學校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打球、一起討論喜歡的動漫、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快樂。然而,在媽媽的眼中,這些人卻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危險。
每當小明興奮地向媽媽講述他與朋友們的趣事時,媽媽總是會詳細詢問每位朋友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學習成績、性格和習慣。一旦媽媽認為某位朋友不夠優秀,或者行為略有偏差,她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擔憂,試圖說服小明減少與這位朋友的交往。
有一次,小明邀請了幾位朋友來家里做客。其中有一位朋友穿著比較前衛,說話也略帶幾分俏皮,這讓小明媽媽感到有些不安。事后,媽媽對小明說:“你以后和他相處的時候要注意點,他看起來不太像是乖孩子?!边@番話讓小明感到十分尷尬,也讓他對媽媽產生了不滿。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明越發覺得媽媽過度干涉他的交友自由。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媽媽的過分擔憂和干涉令他反感。
終于有一天,小明鼓起勇氣與媽媽進行了一次深入交談,他表達了對媽媽干涉他交友自由的不滿,也闡述了自己對友情的理解和看法。他告訴媽媽,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興趣、愛好、性格等基礎上的,而不是僅看重對方的外表或成績。同時,他也向媽媽保證,自己會謹慎選擇朋友,不會讓不良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這次交談也讓小明媽媽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她應該給兒子更多的信任和自由。愛,需要智慧的引導;成長,需要廣闊的空間。真正的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與情感上的慰藉,更要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磨礪羽翼,逐漸學會自己飛翔。
孩子在不斷長大,他的心智、情感都在不斷成熟,對世界的認知與探索也日益深入。因此,父母的養育方式也必須隨之調整,以適應孩子的成長需求。
首先,把孩子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這不是要剝奪他的童真與樂趣,而是要求父母在心態上做出轉變,認識到孩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獨立存在,要以更加平等和開放的態度去傾聽他的聲音,理解他的想法,給他提供表達自我、展現個性的空間。
其次,尊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天賦、興趣和性格。父母應當珍視這份獨特性,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去探索世界,而不是將自己的期望或夢想強加于他。
再次,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從日常小事到人生重大決策,父母都應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學會承擔后果,從小培養責任感和決策力。選擇,不僅意味著自由,更意味著成長。
最后,相信自己的孩子。信任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肯定,即使面對未知的挑戰和不確定的結果,相信孩子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這種信任,讓孩子在探索的道路上不再孤單,因為他知道,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在等待他。
本文節選自|《輕松養育:擁抱不焦慮、從容的親子關系》
作者|黃欣
About us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