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又炸開了鍋,這一次,不再是簡單的以色列對哈馬斯,也不是伊朗對美國的反擊,而是一場多方力量齊上陣的大混戰。誰站哪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開火的人越來越多,交戰的勢力越來越復雜,戰場也從加沙延燒到敘利亞南部、紅海港口,甚至一度靠近伊朗與卡塔爾的戰略設施,原本就夠混亂的局勢,徹底升級成了新一輪的地緣大洗牌。
從以色列防長的狠話說起,當地時間7月16日,他公開表示,“對大馬士革的警告已經結束,下一步將是痛苦的打擊。”這可不是普通的外交語言,而是實打實的戰爭信號,很快,以軍出動無人機對位于大馬士革的敘利亞政權軍事總部發起了轟炸。這說明,以軍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直接開打。
至于這次動手的理由,以色列說是要“保護德魯茲人”。聽上去像是人道主義干涉,但實際操作上都明白,這是一場深度介入敘利亞局勢的軍事行動。就在同一天,也門的胡塞武裝也沒閑著。他們派出無人機分頭對以色列南部軍事基地和紅海港口城市埃拉特發動“同步襲擊”,雖然以色列軍方聲稱攔截了一架,但其他目標情況并未完全公開。
關鍵是,這已經不是胡塞武裝第一次打擊以色列,從2023年10月沖突爆發至今,胡塞武裝已向以色列發射多枚彈道導彈,而以色列的回應也毫不手軟,對胡塞控制的也門地區多次空襲,導致大量死傷。
不過這一次,以色列面對的是“3打1”局面,除了加沙和也門之外,在敘利亞戰火也開始燃起,德魯茲武裝與貝都因民兵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而真正站在背后的,則是以色列和土耳其——以色列支持德魯茲民兵,土耳其則通過朱拉尼支持的敘國防軍下場。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這回是毫不客氣,派遣大巴車一輛輛往前線送兵,要知道,這種“公開運輸作戰人員”的場景,基本就等于對外宣布參戰了,這也是土耳其首次公開如此大規模涉入敘南局勢。
換句話說,以色列這一次,不僅要應付加沙地帶的哈馬斯、胡塞的導彈,還有伊朗背后伸出的長臂,現在又在敘利亞被土耳其側翼包抄。哈梅內伊沒有親自派兵,但這局面,已經是實打實的“圍攻”。加沙是正面,敘南是側翼,也門是遠程干擾,黎巴嫩真主黨則隨時可能北線出手——說“3打1”,可能還保守。
這種情況下,伊朗也順勢打破沉默。當地時間7月1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直言不諱地指出,以色列發動這一系列攻擊,是為了“削弱伊朗體制”,甚至希望借此“挑起國內騷亂,推翻政權”。這句話背后的潛臺詞很明確:伊朗已經意識到,這不再是加沙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一次全局性圍剿行動。
對于此前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哈梅內伊稱這是“重大挑釁”,并在發言中明確指出,“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將承受更大打擊”。最后他還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無論伊朗進入外交領域還是軍事領域……都將以強勢姿態進入。”一句話把伊朗當前的態度擺得明明白白:不退,不讓,不談判。不管是外交桌子,還是戰場上的炮火,伊朗都要硬碰硬。
毫無疑問,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這場沖突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某地爭端”,而是一場摻雜了民族、宗教、地緣政治以及大國博弈的多層次、多角色、多戰線全面對抗。從加沙,到蘇韋達,到德黑蘭,再到紅海港口,這不是一個戰場在燃燒,是整個中東都陷入戰火。
以色列看似在主動出擊,實則已經被裹挾進一個“多面作戰”的泥潭。而伊朗也從原來的幕后轉向公開警告,胡塞武裝不再只打口水仗,就連土耳其也放棄了此前的遮掩,直接用大巴送兵打陣地,這種公開“打代理戰”的方式,也說明中東的風向變了。
可以預見,未來幾周內,如果胡塞繼續打擊以色列港口,伊朗再進一步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出手,那以色列面對的局勢將不僅僅是“3打1”,而是“多線作戰、后方難守”的戰略困境。唯一的變數在于,美國是否愿意再次公開下場?而這一切,就像哈梅內伊說的那樣——“我們不想挑起戰爭,但我們也不會被動承受。”中東這盤棋,遠未落子,但無論如何,最終買單的都是普通人。就看這場沒有贏家只有幸存者的纏斗,各方接下來要如何考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