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自2023年12月6日成立已一載又半,隨著今年“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習俗”成為人類非遺,“非遺”撲面而來,我們緊緊依靠傳承人非遺企業和社會各界力量,創新非遺工作,漸入佳境。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留下近55個“足跡”,有30篇原創新聞被全國二十余家主流媒體報道、轉載,累計傳播閱讀量超千萬。為更好彰顯協會的工作特色,我們總結提煉了上半年的工作亮點,發布上半年十大“足跡”,這些“足跡”我們共同走過,這些成績我們共同擁有。現將上半年的十大“足跡”和第二季度的“足跡”予以發布。
2025年上半年十大“足跡”
1. 浙江首個非遺郵局迎來高光時刻,游客對新一年的展望和祝福在《新年第一天,582份祝福從這里寄出》,同時首個郵品《祝福百年——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遞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 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召開會長(擴大)會,總結2024年工作,部署新年工作計劃。會上,“小師爺”被授予紹興非遺公益推廣代言;紹興新聞主播張玥被聘為紹興非遺公益推廣大使;中國登月標識設計者顧永江、浙江郵政郵品設計師陳志皓被聘為紹興非遺創意設計顧問。
3. 由紹興新聞傳媒中心與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浙江視聯傳播聯合制作的節目《探尋·江南水鄉的穩篤公捕魚》在中央電視臺(CCTV-2)《生財有道》欄目播出。
4. 浙江省人工智能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協同創新中心在紹興成立。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成為主要協同單位。
5. 紹興文理學院與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共同舉辦“非遺經濟與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研討會”,紹興文理學院黨委書記崔鳳軍、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會長葉菁及紹興市級相關部門、非遺企業、非遺經濟創新實踐基地代表等40余人出席
6. 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召開一屆五次理事會,重點研究非遺經濟,更好推動協會全年重點工作開展。聘任楊言榮同志為協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兆海、潘興祥、陳鵬飛、吳鳳花、王鶯、呂成等50余位各級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代表和縣市區主管部門代表參加。
7. 浙江首部百集非遺短劇《楝樹花開?我本不凡》劇組成立,十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和紹興浙大校友企業家聯合會的三十余位企業家共同見證,受到媒體廣泛關注。
8. 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越城區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非遺經濟創新實踐分享會召開,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何俊杰作主題演講,聘請王甬為越城區專委會主任,授予偉豐文化創意產業園、金德隆文化創意園、“尚1051”文化創意產業園、群賢198文創園為紹興市非遺經濟創新實踐基地。
9. 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攜手紹興婦幼保健院,共同打造全省首個“非遺+婦幼文化”創新應用基地,標志著傳統文化賦能現代婦幼健康服務在衛健系統開辟出一條全新路徑。
10. 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與浙江傳媒學院共同合作成果,“非遺里的陸游”主題創意設計作品亮相浙傳2025屆畢業設計作品展,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何俊杰一行應邀參觀展覽并就深化基地共建活動專題座談。
責編:鮑泓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