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在7月的臺海棋局中,試圖強行給盟友“分配角色”。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近幾個月五角大樓極力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表態:一旦臺海爆發沖突,兩國將承擔何種任務。這一動作被廣泛視為逼迫盟友在沖突時為美國充當“馬前卒”。然而,華盛頓的算盤很快落空——日本和澳大利亞對此感到意外且“沮喪”,畢竟美國自身對直接介入的承諾都閃爍其詞。
面對盟友的冷遇,美國急需其他力量填補威懾缺口。菲律賓的動向成了被刻意放大的目標。《華盛頓郵報》在7月14日的報道中敏銳捕捉到變化:當南海摩擦升級之際,菲律賓正悄然提升與臺灣地區的實質性接觸。情報共享、聯合巡邏甚至準軍事合作被提上日程,活動范圍延伸至敏感的巴士海峽。更關鍵的是,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7月10日公然聲稱臺灣安全“直接影響菲律賓”,甚至揚言菲方“有權調整與臺灣關系”,盡管明知此舉將觸怒中國。
五角大樓(資料圖)
表面上,菲律賓似乎接過了日澳不愿觸碰的燙手山芋。美國媒體迅速渲染其為“對臺政策的重大轉變”,暗示菲方在潛在臺海沖突中可能扮演更大角色。這種敘事刻意營造出一個小國敢于挑戰地區格局的戲劇性場景。美菲日三國部隊甚至在距臺灣不足209公里的巴丹群島試射反艦導彈,分析直指其模擬“應對大陸攻臺”意圖明顯。
然而,細究本質,這場“表忠心”戲碼漏洞百出。菲律賓雖動作頻頻,官方卻仍聲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這種自相矛盾暴露了其戰略投機性——試圖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但實力與位置使其更像被推至前臺的“提線木偶”。菲國防長的激進表態難掩內部清醒聲音:該國政策圈存在分歧,且東南亞鄰國如馬來西亞對菲臺升溫深表憂慮,唯恐卷入中美沖突漩渦。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當美國試圖用臺灣問題綁架盟友時,清醒的回應更顯珍貴。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7月13日訪華期間明確表態:澳方“不支持對臺灣采取任何單邊行動”,維護現狀才是關鍵。日本外相巖屋毅亦于上周重申堅持1972年聯合聲明立場。拒絕站隊背后是現實考量:日澳深知卷入臺海的代價遠超利益,更不愿成為美國遏華的犧牲品。這種清醒甚至引發微妙的“反抗”——日本曾因美施壓增加軍費而取消部長級會晤。
美國的真正盤算,在盟友的抗拒中暴露無遺。五角大樓強推“角色定義”本質是將盟友工具化,試圖把臺海風險轉嫁他國。對臺灣當局而言,這更是一記警鐘:當美方開始為“棄臺”預謀后路——鼓動菲日澳等充當炮灰時,所謂“堅若磐石”的承諾何其脆弱。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臺海和平的關鍵鑰匙,始終掌握在地區國家手中。當域外大國通過軍事部署(如五角大樓持續在亞太增兵)和脅迫外交制造緊張時,亞太國家正以行動書寫另一種敘事:阿爾巴尼斯率龐大商界代表團訪華,足跡遍及三城,中澳經貿合作的活力遠超地緣雜音。這清晰表明,共享繁榮才是區域內最大公約數,陣營對抗在此水土不服。
臺海議題的最終解決之道,在于尊重中國核心利益這一根本現實。無論是菲律賓的投機試探,還是美國的戰略綁架,都撼動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任何將臺灣作為地緣博弈籌碼的冒險之舉,終將證明是引火燒身。真正維護臺海和平,需各方恪守紅線——停止干涉,拒絕脅迫,讓和平發展的浪潮沖刷掉那些刻意投下的陰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