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1點左右,杭州地鐵9號線,一男子身穿黑絲上衣和黑斗篷,行為詭異爬進地鐵車廂,嚇到乘客驚叫跑開。7月14日,杭州地鐵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協助警方進行調查。記者發現,疑似該男子發視頻配文稱“我能(起號)成功嗎?”7月15日,相關平臺方稱:經核查,該賬號以不當行為博取流量,涉嫌擾亂公共秩序,造成惡劣影響,已對其無限期封禁(據7月15日紅星新聞官方微博)。
與前段時間發生的石家莊地鐵“喪尸鬧劇”、成都地鐵“搭訕劇本”等事件同出一轍,“黑絲男地鐵爬行”也是以制造極端內容引發公眾恐慌的方式,為賬號博取流量,進而試圖進行商業變現。看似一場鬧劇,實則一筆流量生意,背后是對公共秩序與法律底線的無視。
地鐵是關乎乘客出行安全的公共空間,在狹小、人員密集的車廂內制造混亂,不僅會引發乘客的恐慌,還可能導致人員擁擠踩踏,造成安全事件。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為可處警告或罰款,情節較重者可拘留。石家莊、成都事件均已被作出相應懲處。“黑絲男”事件還在調查中,但處理結果應該差不多。
法律已有明確規定,博眼球的“流量黨”們為何還前赴后繼?大概是流量收益與違法成本的明顯失衡,讓他們不惜在違法邊緣試探。當下,一條爆款視頻帶來的商業合作邀約、廣告分成相當可觀。反觀違法成本,事情發生后,此類行為大多被行政處罰及賬號被禁,相較于商業變現的誘惑,成本也不算很沉重。加之平臺對賬號封禁等處罰措施有時并不及時,等流量暴增后才下架視頻,給了違法者更多可乘之機。
當你發現一個違規賬號時,也許它身后是一個擁有成百上千個同類賬號的團隊。很多涉事視頻有明顯的團隊策劃、專業剪輯、流量推手等痕跡,明顯出自公司化管理的團隊。所以,即便涉事賬號被封禁,這些團隊和MCN(多頻道網絡)機構憑借手中眾多賬號資源,還可以換個“馬甲”東山再起,或者對事件進行二次傳播、發酵,賺取第二波流量。
此次平臺及時封禁賬號值得肯定,但此類行為的頻繁出現仍要引起重視。若任由其發展,可能引發“破窗效應”,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效仿者可能越來越多,增加公眾的不安全感。打響流量狂歡下的公共秩序“保衛戰”,最關鍵的是如何提高違法成本,如何“罰到不敢再犯”。查封涉事賬號只是第一步,更要深挖背后團隊與MCN機構的責任。若旗下賬號實施極端行為,團隊和機構也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受到罰款、吊銷營業資質等處罰。
對于每一起事件的始作俑者,辦案機關要深挖其背后有沒有體系化的擾亂社會秩序類視頻經營組織。或許經過縝密調查,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團隊作業的“慣犯”,更全面、更準確定義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如果長期、大量制造“公共空間極端行為”視頻,以此牟利,積少成多,造成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后果,就不僅是行政處罰那么簡單,已經涉嫌尋釁滋事罪。
挖出“流量鬧劇”背后的黑產鏈,依法從嚴懲處,讓違法者付出應有代價,或許能打破“以小博大”的流量逐利邏輯,讓公眾重拾流量時代對規則與秩序的敬畏之心。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