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曬才能打造完美小麥色?”
隨著徒步、溯溪和騎行等戶外運動的火熱與普及,“一白遮百丑,一黑毀所有”的傳統概念被不少人拋棄,有著陽光照射痕跡的膚色成了戶外生活的勛章,無數曾經為了防曬狂買裝備、出門拿個快遞也要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年輕人,紛紛愛上了曬太陽,只求擁有一身黑得發亮的小麥色皮膚。
五六年前,美黑相關的內容還蜷縮在社交平臺的角落;如今,伴隨著觀念變化,算法也將美黑攻略推入千萬級流量池。小紅書上,“美黑”筆記超過19萬條,話題瀏覽量達到5.5億次,抖音上,“美黑”的播放量達到了18.2億次。
教人曬出均勻膚色的攻略層出不窮,還有不少人分享“黑皮穿搭”和“黑皮妝容”,給自己的圖文、短視頻打上“黑皮帥哥”“黑皮辣妹”的標簽,直接把小麥色皮膚和性張力掛鉤。而比起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日曬美黑,不少人開始選擇走進專業美黑店,花錢給自己定制膚色。
“最近兩三年,大眾對于美黑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市場發展也越來越快。”Emily在武漢開了10年的美黑店,在她看來,美黑的流行和社交平臺、社會風向密切相關。戶外運動的流行和普及,帶來了膚色自由的風潮,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變黑”,曾經男性客戶居多的美黑行業,也迎來更多的女性客戶。
從防曬到曬黑,年輕人的審美帶動消費逆轉,美黑經濟也悄悄站上了風口,美黑店還成了不少人口中的“中產創業輕項目”。只是,熱辣性感的小麥色皮膚背后,美黑經濟,是否也同樣“性感”?
花錢“變黑”
“以前總擔心自己被曬黑,現在天天怕自己白回來。”
上海的茂茂是一名健身教練,在2019年左右就開始接觸美黑。最開始,她只是為了參加健身比賽,但“美黑好像會上癮”,頂著一身小麥色皮膚,茂茂覺得自己“舉鐵都更有力量了”,從此,美黑就成了她的習慣。
很長一段時間里,茂茂身邊美黑的多是和她一樣的健身教練或者健身愛好者。直到近兩三年,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了解美黑,茂茂的小麥色膚色也被不少人羨慕,“上上周還有個私教課的學員問我去的哪個機構美黑,用的是什么美黑產品,讓我給她推薦推薦”。
社交平臺上的美黑內容
美黑,算得上是一種舶來品。
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有著“一白遮百丑”的定義,歐洲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崇尚沒曬過陽光的蒼白膚色。
直到1923年,法國時裝設計師香奈兒乘坐游艇度假后,以一身古銅色肌膚亮相公眾場合,歐美精英階層,就此流行起“美黑”。
彼時,被陽光曬黑的膚色是有閑階級的身份標識,往往和“度假”掛鉤——有錢有閑,才能走出室內,在悠長假期中享受沐浴陽光的特權。
更深層次上,則是20世紀初歐美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崇尚精神和身體上的自由主義,曬太陽被醫生看做預防流行結核病的手段,戶外運動的興起,也間接帶動了美黑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小麥色皮膚,成了一種身體自主和自由的宣言,在消費文化助推下,美黑在歐美社會迅速普及,成了歐美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友記》《死神來了》等電影、電視劇中,都出現過嘗試美黑的年輕人。
《老友記》中的美黑名場面
在中國,較早接觸歐美文化的港澳臺地區,也更早有了美黑文化。
有人調侃古天樂從“白古”變成“黑谷”,吐槽他過度沉迷美黑;舒淇、朱茵和張柏芝等知名女明星同樣嘗試過美黑,成了一代人的美黑啟蒙。
時間轉到現在,當下的美黑流行趨勢,則離不開戶外運動和社交平臺的興起。
“問我美黑店的人,很多都是運動愛好者。”茂茂表示,隨著越野、騎行、徒步和斯巴達勇士賽等戶外運動的火爆,越來越多人走出戶外開始運動,“運動的防曬基本就是涂個防曬霜、穿個冰袖戴個帽子,不過度防曬的情況下,運動多了,皮膚自然就成了小麥色”。
《環球時報》報道,2009年北京只有不到3家美黑店。如今,「電商在線」在大眾點評中搜索“美黑”,北京已經有超過50家店鋪提供相關服務,除了“美黑工作室”“美黑沙龍”外,還有部分健身房也提供了美黑服務——美黑常常和運動、健身掛鉤,人群也有所重合。
上海和北京的美黑店
運動趨勢外,還有社交平臺的傳播作用。
“最近兩三年,可能因為小紅書上一些運動博主去做美黑,也傳播美黑文化,我感覺大眾對美黑的看法變了一些,美黑市場發展也更好了。”Emily表示,小紅書上的博主和內容,影響了大眾的審美和觀點,讓越來越多人接受小麥色皮膚,進而想要擁有小麥色皮膚。
逐漸被大眾接受的美黑風潮,正吸引更多年輕人,也讓美黑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各種與之相關的生意,也逐漸涌現。
花50萬的美黑“輕創業”
市面上主流的美黑方法,主要是日曬、機曬和使用免曬美黑產品這三種。
日曬,就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打造深色膚色;機曬,則是使用美黑機器和輔助產品達到深色膚色;免曬美黑產品,則類似于短時間內的“皮膚染色”工具。
目前不少想要美黑的人,選擇的都是使用美黑機器機曬,各類美黑店、美黑沙龍和能提供美黑服務的健身房、皮膚管理機構,也在線下涌現。
“免曬美黑產品效果不一定好,容易斑駁。日曬要看條件,國外很多地方就是去海邊,在泳池邊上曬,但國內很多城市沒有海灘,自己家里也沒泳池,公共設施的泳池沒有太多曬日光浴的區域,不少人也不理解你為啥不游泳光曬太陽,可能還會覺得你有啥問題。”
《欲望都市》中,主角在沙灘日光浴
生活在廣東的美黑店老板阿文早年在美國留學,回國后發現國內沒有太多可以曬日光浴的地方,萌生了開一家美黑店的想法。
Emily有著同樣的想法,她在10年前開了武漢第一家美黑店,“當時我想著行業能發展起來是好事,發展不起來,反正我自己要用美黑機器也不虧。而且比起日曬,機曬的效率會更高,日曬可能要花個半個小時或者四十多分鐘,機曬五六分鐘就能搞定”。
目前國內不少美黑店,走的都是“24小時自助模式”,店家會提供助曬乳、助曬油、護目鏡和身體乳等美黑用品,指導用戶怎么使用機器,讓用戶自己操作完成。
一次美黑照燈的時間在5—15分鐘,同時,在不同的城市中,美黑的客單價差異并不算大。除卻部分低價引流的項目,按照客單價折算,美黑一分鐘的價格可以達到10—18元,按茂茂的話來說,“一分鐘花掉一杯奶茶錢”。
不少嘗試過美黑的人,都調侃“美黑會上癮”。
一方面,是美黑讓消費者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美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黑往往需要多次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茂茂目前維持著一個月美黑1—2次的頻率,保證自己的小麥色皮膚。Emily也表示,自己店內的不少客戶都是老客,很多人都會多次到店美黑,“我們會詢問客戶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然后給他設計一套方案,冷白皮想要變成小麥色,那就會比較困難。一般來說,美黑的第一個月,我們會建議客戶一周來2—3次,每次5—6分鐘,基本兩個星期就能看到完整效果”。
Emily的美黑店,You&Me愛美麗儷人館
看似輕松、低人力成本的自助模式,以及高回購率,讓一批人將美黑店稱為“中產輕創業”項目,只要投資一筆錢,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運營起來,但在真正的美黑店店主看來,美黑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首先,就是投入問題。
在上海開設美黑店的Alin表示,一臺美黑機器的價格就需要十幾萬元,同時,還需要計算各種損耗,“機器里的燈管是有使用壽命的,機器也需要日常維護,雖然走的是自助模式,但還是需要店員負責日常管理,客戶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找店員”。
Emily則表示,開設一家美黑門店,投入可能就需要50—60萬元。
“我們以前的機器,美黑一次可能要12分鐘,現在換了進口的荷蘭V8二代,美黑一次只要5—6分鐘。”Emily店內的機器是市面上排名比較靠前的進口美黑機器,一臺全新機器的價格就在20萬元左右,而國產的一些美黑機器,效率略低,價格也更低,“我們還有店主群,一些店主會在群里出二手美黑機”。
市面上有各種不同的美黑機
其次,則是客群問題。
阿文在門店選址的時候選擇了健身房較多的商業區,“就是瞄準愛健身的白領,主打健身結束過來美黑一下”。但阿文也表示,拓客是一個難題,自助模式的門店并不算大,招牌也不顯眼,他只能走起“地推“路子,在健身房門口發傳單。
較早開設美黑店的Emily,建立了足夠的品牌心智,積攢了一批老客戶,有不少新客戶是通過老客人介紹,和社交平臺找來的,但Emily也表示,她的門店還額外做了桑拿、輕食等區域,切合美黑人群的需求,增強客戶粘性。
更為重要的,則是市場因素。
在不少從業者看來,雖然美黑正在越來越火,但從整體層面上來說,美黑依舊是一個小眾賽道的生意。
Alin直言,“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美黑的受眾會比較多,市場也會更大,當然競爭也更激烈。三四線城市受眾比較少,可能十幾家美黑店就能滿足全部需求了,剩下的都會被淘汰的”。
美黑,尚未成為大眾消費
國內看似蓬勃發展的美黑生意,其實還處于萌芽階段。
以美國為例,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4年的一篇文章顯示,59%的美國成年人和17%的大學生表示他們使用過美黑設備。同時,《精練GymSquare》的報道中提及,美國2006年的一項調研顯示,平均116個城市中有50.3個室內美黑設施,在125所高校中,12%在校區內設有美黑設施,42.4%的校外居住區有美黑設施,并對住戶免費開放。
早在千禧年間,美黑就已經成為了美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俘獲了近六成成年人,相較之下,中國的美黑市場,尚未呈現出如此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一、二線城市仍是主戰場,市場尚未實現下沉和細分化。
不少明星也嘗試過美黑造型
“想要讓更多人接受‘美黑’,肯定是個長線工作。”阿文坦言,現在不少人對于美黑依舊持有偏見,社會主流,還是以“白”為美,“而且嚴格來說,想要達到均勻、透亮的小麥色皮膚,美黑投入成本可能比美白更高,畢竟美白不出門不曬太陽就行,美黑還得買助曬油、助曬乳,走一個長期路線,慢慢達到效果,不是說曬兩次就能保持一年的”。
“兩年前,就有越來越多人嘗試開美黑店,但很多開了幾個月、半年就閉店了。店很多,但是需求不足以支撐這么多店。”Alin坦言,他聽說有不少健身教練、健身愛好者和一些歐美留學生開設過美黑店,但最后能存活下來的并不多。
市場尚處于萌芽階段,但不少從業者對于美黑市場依舊持有樂觀態度。
Emily表示,早年間,美黑的人群以男性居多,但近兩年,男女比例逐漸達到了5:5,“現在女性對于美黑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在Alin看來,隨著戶外運動的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美黑、接受美黑,只是,他還不確定這個時間需要多久,最后結果如何。
消費和文化總是自上而下傳播,就像曾經的露營從一二線城市傳播向三四線城市和小縣城,美黑或許也將從一線城市向低線城市擴散,而能實現病毒式傳播的社交平臺,正加速二三線城市消費者認知培育。
性感的小麥色膚色,背后或許也藏著一門“性感”的生意,而無數用“黑皮”表達自己個性主張和審美包容的年輕人,或許暫時無法將美黑文化轉變為大眾消費,但已經足夠讓資本市場注意到他們的訴求,讓美黑產業一步步從邊緣走向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