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冬天冷不冷,就看三伏天”,7月20日入伏,今年冬天會冷到哭嗎?
“夏至三庚便入伏”,乙巳年、癸未月、庚寅日(公歷7月20日),是今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按老祖宗計算伏天的方法,這天是“入伏”的日子。
今年三伏天特別受關注:一方面今年是三天只有30天,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一方面,今年入伏是在7月20日,這也是從2016年來說到2025年這十年期間“最晚”的三伏,最早是2023年,7月11日入伏。
老話說“早入伏涼颼颼,晚入伏熱死牛。”意味著今年的三伏天期間大概率也可能會非常的炎熱。
夏天天氣如果特別酷熱的話,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冬天會不會很冷,甚至民間還流傳著“夏天有多熱,冬天就有多冷”的經驗之談。
當然,我們現在明白了,其實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夏季的炎熱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太陽輻射強度、干旱等因素主導,而冬天的寒冷程度,則是受冷空氣南下頻率(如西伯利亞寒潮)、北極渦旋活動等影響。并且,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的氣候特點并不同,即便是北方符合這樣的規律,南方卻不一定。
但是,農諺畢竟是古人通過千百年來細微觀察和記錄總結的經驗結晶,必然會期待一定的參考作用,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7月20日入伏,民間有“冬天冷不冷,就看三伏天”的講法。那么,今年冬天會冷到哭嗎?怎么個看法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農諺是怎么說的!
在說農諺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年冬天啥時候“數九”,啥時候“出九”?
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冬至以后,氣溫將出現明顯的變化規律,就像《九九歌》說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民間稱為是“冬九九”,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
這個方法,民間兩種比較流行。一種是“冬至逢壬數九”,就是從冬至這天開始算,第一個“壬日”這天就進入“一九”了;第二種方法,就是從冬天開始數,這個方法比較簡單,流行最廣。
總的來說,不管是用第一種方法,還是第二種方法,都是每九天算一“九”,共九個“九”,81天,依此類推,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冬天我們就挨過了,進入春深日暖的春天。
按照從冬至當天開始計算“數九寒天”,今年的“數九寒天”時間安排如下:
一九:2025年12月21日~2025年12月29日;
二九:2025年12月30日~2026年1月7日;
三九:2026年1月8日~2026年1月16日;
四九:2026年1月17日~2026年1月25日;
五九:2026年1月26日~2026年2月3日;
六九:2026年2月4日~2026年2月12日;
七九:2026年2月13日~2026年2月21日;
八九:2026年2月22日~2026年3月2日;
九九:2026年3月3日~2026年3月11日。
總結來說,今年的“數九寒天”是從2025年12月21日開始(入九),到2026年3月11日結束,3月12日正式“出九”。其中最冷的“三九四九”是從2026年1月8日開始到2026年1月25日結束。
知道了今年的“數九寒天”的時間,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三伏天農諺是怎么判斷冬天冷不冷的!
一、先來看“初伏”
1、 初伏大晴天,三九穿薄衫
這句農諺流傳比較廣,適用于我國北方地區。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大意是說,如果“入伏”這天是個大晴天或者初伏以晴天為主的話,那么就預示接下來“三九”期間可能較常年沒有那么寒冷。
類似的農諺還有“初伏無雷雨,十月都無霜”,表達的意思相近,也是說入伏這天是個晴天的話,到了三九天的時候多半也不那么寒冷。
2、 初伏雨淋頭,三九凍死牛
這句農諺的意思剛好和上一句相反,意思是說,如果入伏這天下雨或者初伏以陰雨天氣為主的話,則往往預示當年“三九”期間可能會非常寒冷,連平時比較耐寒的老牛都受不了。
二、再來看一下“中伏”
1、中伏熱得透,冬天凍得哭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當年的三伏天,到了中伏的時候非常酷熱的話,那么就預示接下來的冬天也可能是非常寒冷的。
類似的農諺還有“中伏熱得跳,冬天凍得叫”,也是說中伏酷熱,冬天則多半寒冷。
2、頭伏二伏雨不缺,頭九二九必有雪
這句農諺也不難理解,大意是說,如果頭伏(初伏)和二伏(中伏)期間降雨比較頻繁的話,那么就預示當年頭九(一九)和二九期間降雪天氣可能較多,氣溫較低,比較寒冷。
三、最后看一下“末伏”
1、出伏熱得透,立冬冷得抖
出伏通常在“處暑”前后,已經過了最為炎熱的一段時間了。如果這個時候還非常酷熱的話,按古人總結的經驗,到了立冬的時候天大概率將會是非常寒冷的。
類似的農諺還有“出伏暑不消,冬天冷颼颼”等,表達的意思相近,也是說,出伏時還比較酷熱的話,往往預示冬天時可能會非常寒冷。
2、末伏熱不透,冬天暖烘烘
這句農諺的意思剛好和上一句相反,大意是說,如果當年的“末伏”期間未能充分展現其應有的炎熱的話,那么就預示當年到了冬天,可能是一個相對暖和的冬季。
當然,這里用的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暖烘烘”不是說當年的冬天就不冷了,只是表明相對常年來說會暖和一些。
7月20日入伏了!結合今年夏天的炎熱程度,您認為以上這些農諺有道理嗎?你認為今年的冬天會冷到哭嗎?
期待您的分享,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