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4日一篇報道在南海暗流中投下石子——菲律賓正悄悄加強與臺灣地區的接觸,范圍涵蓋情報共享、聯合巡邏甚至準軍事合作。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7月10日毫不掩飾地聲稱:“臺灣的安全對我們具有直接影響”,更揚言菲有權“重新調整”與臺灣地區關系。這種露骨的表述,標志著菲律賓在臺灣問題上保守政策的重大轉向。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美媒渲染“菲轉向”前,英國《金融時報》7月12日披露,五角大樓近期頻頻施壓日本和澳大利亞,要求其明確承諾在臺海沖突中的角色。然而美國的威逼撞上了硬釘子——日本重申堅持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立場,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7月13日在北京直言“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
五角大樓(資料圖)
面對日澳的明確拒絕,美國輿論機器突然高調炒作菲律賓的“轉向”,背后的戰略窘迫不言而喻。當傳統盟友不愿充當炮灰,華盛頓便急尋新棋子,試圖用馬尼拉的“積極”來掩飾戰略威懾鏈條的裂痕。
馬科斯政府的行動已超出言辭試探。今年4月,菲律賓政府悄然放寬了與臺當局官員互動限制,為實質性合作鋪路。菲臺海巡部門在巴士海峽展開聯合巡邏,菲學者更參與有臺方人員出席的閉門安全戰略會議。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菲日部隊在距臺灣地區僅209公里的巴丹群島試射反艦導彈,其模擬“應對大陸攻臺”的意圖已難遮掩。
然而特奧多羅的強硬無法代表菲律賓的國家理性。當軍方高層的冒險沖動與國家利益背道而馳,所謂的“卷入必然性”不過是脫離現實的夢囈。以菲律賓的軍事實力,在臺海風云中強行出頭無異于螳臂當車——美國需要的從來不是盟友,而是隨時可棄的炮灰。
菲律賓防長(資料圖)
中方反應迅速而堅決。早在4月2日,針對菲軍方涉臺言論,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嚴正警告“玩火者必自焚”。7月中國拋售5500億美元美債的組合拳,則是對幕后操盤手的實力回應。國防部發言人5月8日直指某些國家“引狼入室、甘當棋子”的危險行徑,字字擲地有聲。
當美媒熱炒菲律賓角色時,東南亞其他國家正悄然拉開距離。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對“菲臺”升溫明顯不安。當馬尼拉甘愿鉆進美國的地緣套索,整個東南亞都在擔憂被拖入大國對抗的漩渦。
特奧多羅聲稱“安撫強大鄰國的努力毫無成效”,但歷史恰恰映照出相反的現實——每當域外大國軍事陰影籠罩臺海,和平就面臨最大威脅。五角大樓的脅迫外交已在日澳處碰壁,澳總理率商業巨頭代表團展開長達7天的訪華行程,正是對華盛頓戰略的無聲否定。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政府在臺海的戰略豪賭,已成為亞太棋盤上最危險的盲動。當特奧多羅們透過美式霸權濾鏡將“別無選擇”當作真理時,真正的清醒者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未來圖景:所謂“命運交織”的悲情敘事,終將撞上國家利益與地區和平的堅硬基石。
這片海域從未需要虛張聲勢的“勇士”,更容不下別有用心的棋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