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本文字數:4478,閱讀時長大約7分鐘
來源 |健聞咨詢
7月1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2024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
多項數據傳遞了很多讓人踏實的好消息:
居民醫保當期結余達到519.42億元人民幣,相較于上年增加了400多億元;參保人數的絕對值雖然有所減少,但參保率仍鞏固在95%;醫保基金總支出的增速下降,較上年的增速為5.5%,而2023年醫??傊С鲈鏊贋?4.7%。
換句話說,比起2023年,我們的醫保金不僅籌資穩定,而且2024年花錢的速度還變慢了。
另一面,數據細節中,也隱藏著一些值得思考的思考:
比如,在2023年住院率首次突破20%大關后,2024年《公報》首次選擇不公開住院率的數字。據了解,2024年住院率仍有所上漲,但漲幅不超過2023年,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勢頭已經下來一些了”。
再如,過去一年被多地醫保局關心的異地就醫人次及費用的增長,數據情況跟基層的感知一致:《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異地就醫總人次為3.97億人次,較上年增長了63.2%,異地就醫總費用為7867.74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0.6%。
當改革與監管的效果逐步顯現時,我們醫保金的運行狀況會不會有所好轉?
居民醫保結余增加了400億,不用再擔心穿底了?
全國醫保金的“錢包”里還有多少錢?一直是公眾最關心的話題。
在2023年的《公報》中,居民醫保當期結余僅有112.06億元,創歷史新低,一度引發了公眾對“居民醫保基金會不會陷入赤字風險”的擔憂。再加之居民醫保參保人數曾連續下降,當時甚至有人計算:100多億的結余,還夠居民醫保存續多久?
而在2024年的《公報》中,傳遞出重要的好信號:
居民醫保一改5年逆勢,當期結存519.42億元,較2023年增加了400多億元(407.36億元)。
2024年,從醫?;鸬漠斊诮Y余來看,除了居民醫保當期結存519.42億元,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當期結余為4119.75億元,較上年減少了16%,這也是自2021年起統籌基金結余第一次出現下降;而個人賬戶當期結余510.18億元,相較于上年幾乎翻倍。
圖1:2020~2024年基本醫保不同賬戶當期結余
要理解,2024年居民醫保當期結存519.42億元,增加了400多億元,視野要先拉回一年前——
在2023年,即使在一線城市,多地也上演了居民醫保赤字的情況。2023年,長三角一線城市居民醫保當期赤字13.9億元;2021年起,天津居民醫保當期赤字7.96億元,此后幾年始終結余為負。
2023年浙江省各地級市也大量出現居保赤字。根據長三角地區一位資深醫保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浙江省居民醫保僅有杭州、金華兩地結余,全省一半以上統籌區的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增速在10%以上,而居民醫?;鹗杖朐鏊俪^10%的,僅有杭州一市。
各地居民醫保失速的情況,在2024年得到了緩解。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稱,居民醫?;鸬倪\行更加安全平穩存在多重因素。其中一個原因在于,2024年對于欺詐騙保行為的監管趨嚴,“去年一共追回了醫?;?75億元,實際上它的震懾效應遠遠不止200多個億?!?/p>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從2024年開始,地方醫保局的赤字預算不再是一種可接受的選擇。(赤字預算是指政府在一個財政年度內,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預算安排,即預算中存在收支差額(赤字)。)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要求,地方醫保局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并且要嚴格執行預算安排。比如,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曾發布的文件就提到,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原則,原則上不編制當年赤字預算和歷年累計結余赤字預算。
要防范居民醫保穿底的風險,地方醫保局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不過在部分城市,這一規定的落地仍有滯后性。根據《北京市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2024年北京市居民醫保當期赤字52562萬元(約5.26億元)。有醫保人士分析稱,一線城市的居保赤字更可能是主動赤字預算的結果。
總的來說,醫?;鹌椒€運行與參保、基金收入的穩定息息相關。
根據今年的《公報》數據,2024年全國基金醫保參保13.27億人(132662.08萬人),雖然較上年絕對值有所減少,但基本醫保參保率仍鞏固在95%。其中,職工醫保參保比上年增加853.70萬人,增長2.3%;居民醫保參保比上年減少約1580萬人,降幅為1.6%。
醫保收入方面,2024 年基金總收入34913.37億元,較 2023 年增長1412.37億元,增速為4.2%。對比來看,2019~2023 年五年間醫保基金總收入增速分別為10.2%、1.7%、15.6%、7.6%、8.3%。2024 年的增速為近4年最低。
而醫保支出方面,2024年醫?;鹂傊С?9764.03億元,較 2023 年增長1550.73 億元,增速為5.5%。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支出的增速下降,基金收入的增速相比也下降了。但有一些背景,比如實行階段性的降費率政策,對于基金收入的增速有一定影響。目前看來,收支增速總的來看還是比較匹配的?!?/p>
住院率突破20%后,2024年小幅上漲,但數據不再公開
當2023年的住院率突破20%大關后,輿論一度嘩然。
在2024年的最新《公報》中,住院率數據不再公開。
據《健聞咨詢》了解,2024年住院率仍在繼續上漲,但漲幅沒有超過2023年。
國家醫保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2024年住院率增長的勢頭已經下來一些了,而且2025年上半年的住院率比2024年也有所下降?!?/p>
過去數年,2023年是以往五年住院率增速最快的一年。2023年,無論居保還是職保,住院率均突破20%大關——職工醫保住院率從2022年的17.6%上漲到2023年的21.86%,居民醫保住院率從16.3%上漲到20.7%,二者漲幅都超過了4個百分點。
在過往一年的采訪中,醫保方和衛健方的學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均對住院率的數據均保持密切關注。
一部分醫保專家認為,住院率快速增長的根源在于床位過剩與持續地擴張。
根據《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醫院床位數增加了42.4萬張,全國床位數突破了1000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突破7張,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江浙滬地區的一位醫保部門人士曾直言,當前我國醫院床位處于過剩的階段,他認為:“當下醫保基金的負擔,本質上是醫院不按照醫學規律,盲目規模擴張誘導低標入院,由床位供給拉動床位需求。”
另一位衛健部門人士也曾具體點明,“從2024年以來,在沿海地區或省會以上城市,普遍認為應按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度來進?規模的擴張和外延。”他進一步表示,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對全國醫療?平天花板?度的提升有很?的幫助。但這一趨勢客觀上也促進了公立醫院的“自我膨脹”與床位擴張。
比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24年預算總收入最高的10家頂尖醫院中,就有7家醫院在2024年有新開放的院區或在建的新院區。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年,行業也有一大變化:一些公立醫院的過剩床位,正在悄然出清。
過去3年間(2021年~2024年),各地公立醫院合并、重組,甚至關閉的事件至少已有10余起,從長三角地區,到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均有發生,遍布全國各地。行業正在有限的醫保資源下,進行自我調節。
不過,這些零星的合并夾雜在各地醫院擴張院區、增設床位的消息中,尚不能稱作是已然發生的趨勢。
目前來看,控制住院率的無序上漲已經成為多地醫保局的重要工作之一。雖然從床位端的“去產能”進度緩慢,但醫保局入手后,治理低標準入院、監控分解住院已然是各地控制住院率的重要抓手。
在華北某地,2024年當地醫保局就針對低標入院的認定,梳理了簡易的原則,對住院病例的藥占比、檢查費用占比進行監管。即在總費用中,藥占比或檢查費用占比大于80%的,將被標記為疑似低標入院的病例。
對于分解住院的情況,在長三角地區,也有地方醫保局加強了對15天內非計劃再入院率等指標的監管,經過一兩年的治理,不少地區的“再入院率”徘徊在10%左右時,2024年再入院率也已經降至了低于4%的水平。
醫藥總費用支出大幅下降,異地就醫人次猛增60%,門診人次暴增
2024年《公報》中,有一項可喜的數據:醫?;鹂傊С龅脑鏊儆兴陆担?024年醫?;鹂傊С?9764.03億元,增速為5.5%,而2023年醫??傊С鲈鏊贋?4.7%。
換句話說,比起2023年,2024年醫?;ㄥX的速度變慢了。
尤其參保人員的醫藥總費用,增速大幅下降——
2024年職工醫保醫藥總費用為20587.46億元,比上年增長3.6%,居民醫保醫藥總費用為20312.16億元,比上年增長3.7%。相比來看,2023 年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醫藥總費用為 19879.79 億元。比上年增長 21.3%;2023 年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醫藥總費用為 19581.56 億元,比上年增長 19.4%。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進一步透露,“在2025年上半年還出現了一個新變化,整體參保人員的醫藥總費用開始下降,衛健的數據同樣反映了這一變化?!?/p>
圖2:2020年~2024年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人均醫療費用
除此之外,在過往一年中,異地就醫人次及費用的增長,是各地醫保部門關注的另一重點——
2024年《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異地就醫總人次為3.97億人次,較上年增長了63.2%,異地就醫總費用為7867.74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0.6%。其中,過半異地就醫結算人次是門診病例,這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門診人次,2024年享受門診待遇總人次為57.49億人次,較上年的48.7億人次增長了8.79億人次。
這是兩組驚人的數據。
隨著異地就醫人次飛速增長,異地就醫結算費用占醫?;鹂偙P子的份額也逐年上升。
根據歷年快報數據,若將跨省直接結算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相加,除以當年醫保基金總支出,不難得出2021年~2024年異地就醫結算費用占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為2.67%、3.29%、5.45%和6.56%。
異地就醫是一把雙刃劍,在便捷了患者看病的同時,給流出地的醫保基金帶來了巨大壓力。
在《健聞咨詢》此前報道中,也有地方醫保局發出詰問:大量異地就醫引發當地醫保基金“失血”,基金外流的閘口還能不能扎?。吭诎不?、河北等靠近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出大省,每年有接近40~50%的醫?;鹆鞒鍪⊥狻T陂L三角地區某一線城市的周邊地區,即便是醫療資源相對發達的浙江、江蘇等省份,每年流向此地的醫保基金也高達數百億規模。
國家醫保局也注意到了因這項利好百姓的政策,給地方醫保局帶來的基金方面的壓力。
國家醫保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正在備案階段調整收緊,提高備案要求,以及將異地就醫住院病例納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從而控制費用。
在地方,各地醫保局可以選擇調低異地就醫的報銷比例。以“流出地”安徽省為例,自主就醫的人員在省內、省外異地就醫,報銷比例將分別下降15個、20個百分點。
最后,縱覽2024年《公報》,觀察醫保的支出端,這些花錢的項目里,從次均費用和人均費用的角度審視醫保基金的支出,醫療費用的控制還存在一些挑戰。
根據《公報》顯示,2024年職工醫保、居民醫保的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11707元和7408.08元,相較上年都有所減少,近年來次均住院費用也一直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但從人均費用來看,如果用醫藥總費用除以參保人數,自2021年起,職工醫保、居民醫保的人均費用每年都在上漲。
人均費用的提高背后,受到老齡化加重、價格更昂貴的新技術和新藥納入基本醫保等因素影響,與醫院的床位擴張也直接相關。
一位資深醫保人士表示:“床位數的增長與醫療費用、住院率的增長是呈正相關的,床位越多,醫療需求就能得到充分的釋放,而且現在的住院條件越來越好,人均醫療費用自然水漲船高。”
醫保部門如何扎住這些出口?還要找到新的辦法。
微信編輯| 七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