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三甲風濕免疫科醫生王德敏,改變了我的干燥人生。2021 年深秋,一種 “干燥” 突襲了我:晨起舌粘上顎,需灌水才能開口;眼干刺痛,看手機時淚水因摩擦而流;指關節僵硬如枯樹枝,彎曲即痛。檢查顯示唾液流率僅 0.2ml/min,唇腺活檢 Ⅲ 級淋巴細胞浸潤,確診干燥綜合征。
西醫的人工淚液和羥氯喹未能緩解痛苦。三個月后,我難咽饅頭,白天需戴墨鏡,連護膚品都不敢用,像個被抽干水分的標本,在空調房里對著秋雨絕望。
轉機來自病友群:“北京中醫醫院王德敏醫生治干燥綜合征有‘潤無聲’的本事?!?了解到她是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師從痹癥大師王為蘭,擅長 “滋陰潤燥”,我抱著試試的心態掛了號。
診室里的中藥香中,王醫生正為老人調方。輪到我,她觀察到我唇干起皮、舌質紅絳、舌苔薄少,說:“這是陰虛津虧,燥邪痹阻經絡,咱們先補身體‘水源’?!?/p>
她的藥方以沙參、麥冬、石斛滋陰潤肺為君,天花粉、玉竹生津止渴為臣,雞血藤、秦艽活血通絡為佐 ——“干燥到會血瘀,得打通瘀阻,津液才能輸布”。她還叮囑了煎藥方法,讓我喝完藥含烏梅,又手寫 “潤燥清單”。
復診時,她根據我的情況調整藥方:眼干加枸杞、菊花;脈細數加龜甲膠;肝血不足加桑葚子。我曾抱怨口干緩解慢,她指著我舌尖變淺的裂紋說:“中醫調理如春雨,潤物細無聲?!?/p>
前一個月,晨起不再被口干醒;第二個月,室內能摘墨鏡,看電腦半小時才需滴人工淚液;第三個月,我能啃蘋果了,唾液流率升至 0.8ml/min。半年后,嘴唇能自然微笑,關節僵硬消失,看劇時能因感動自然流淚,冬天還能和家人吃微辣火鍋。
跟著王醫生治療的兩年,我懂了她的 “潤養哲學”:把人體比作水循環系統,肺是 “水源”,脾是 “水泵”,腎是 “蓄水池”,藥方兼顧滋陰、行氣、化瘀。她還會根據我的情況在藥里加胖大海、合歡花等,提醒我穿衣別太緊。
干燥綜合征不是 “絕癥”,是身體的 “缺水警報”。王醫生說:“人體有自我潤養能力,我們要清除障礙,給身體‘蓄水’時間。” 如今,我會告訴新來的病友:“王醫生的藥方里,有讓生命重獲潤澤的密碼。” 這藥方,是她五十年經驗的結晶,是我們抗病的底氣,讓我們知道,有她守護著希望的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