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名流傳已久的諺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雖然聽說過很多次,也有人一直照片著做,但問到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可能很多人還是不太理解。甚至有人也有懷疑:為什么冬天天氣那么冷,還要吃性涼的蘿卜,而夏天太陽這么大,很熱,卻還要吃熱性的姜呢?
其實對于這樣的疑惑,《黃帝內經》早就給了我們答案,如果你平時對于《黃帝內經》有些了解,你就會知道這本書中一直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黃帝內經》中具體是怎么解釋的?
冬天寒冷,很多人連門都不敢出,這時候外面天寒地凍,陽氣藏在身體里,胃中是煩熱的,這時候吃蘿卜這種清涼通氣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通調內熱的作用,陰陽就能夠保持在平衡的狀態。所以“冬吃蘿卜”是有科學道理的。
相反,人到了夏天的時候,體內的陽氣幾乎都外散到了末梢,所以,這個季節,人們出汗很多,有些人在家里不動,汗也會止不住地流。正因為陽氣在夏天會跑到末梢,人的身體里就“寒”了,屬于“陰”的格局,因此,《黃帝內經》也提倡在夏天要吃點熱的東西。
有些年輕人根本不聽勸,夏天太陽大,人體感覺到很熱,尤其從室外回來,滿身大汗,口干舌燥,這時候就忍不住喝很多冷飲,吃很多的冰西瓜,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夏季三個月如果一直如此,秋冬季節肯定容易生病。或許人年輕,可以扛得住,但是身體是有記憶的,等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后,年輕時放縱的結果就會呈現出來。
其實忍不住要喝冷水的人,是胃里有寒氣,身體中的熱就會出來攻這個寒,從而讓人產生燥熱的感覺,如果你平時細心一點你就會發現,這類人越喝冷飲就越渴。所以,炎熱的夏天還是喝點溫熱的水更好。炒菜時也可以適量加一些姜。
夏天吃姜,其實吃法是比較多的,比如姜棗茶:
平時忍不住想喝冰水的人,或者濕氣重,長期在空調房里工作的人,都可以在夏天經常自己做一碗姜棗茶喝。準備的材料也不復雜,紅棗5顆,去掉里面的核,沖洗干凈,小黃姜連皮洗干凈之后切成薄皮或者姜絲。將紅棗和生姜片放入鍋里,加適量清水,開大火煮開,然后用小火煮20分鐘左右就可以開喝了。
當然,如果覺得煮著喝太麻煩,你也可以將上述原材料放入一個帶蓋的水杯中,倒入沸水,蓋上蓋子燜泡5-8分鐘再喝。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姜棗茶要在中午12點之前喝,不要等到下午。因為上午喝姜棗茶可以隨著陽氣升發而提升體內陽氣,下午喝會消耗人體陰液,起不到它該有的效果。而且要趁溫熱的時候喝,不要喝涼的。
夏天對于生姜的應用除了食用,其實也可以用來泡腳。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泡腳也是一種低成本又很有效的養生方法,在泡腳水里丟幾片生姜,可以讓身體微微出汗,刺激腳部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守護體內陽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