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火車旅客砸窗求生,接著又是青海機場百人破窗逃生。
短短3分鐘,悶熱的空氣開始侵襲,封閉的車廂仿佛一口巨大的蒸籠,熱得人連指甲掐進肉里都發不出聲音!
如果不是實在無法忍受,誰會愿意站出來做那個“出頭鳥”?
前后不到10天,相同的極端高溫狀況再次出現,卻仍未引起“青海機場”足夠的重視!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百人被困破窗自救
7月11日晚上10點,西寧曹家堡機場,一輛擺渡車里擠進了超過百名旅客。
原本只是東航MU2350航班的普通轉機流程,短短幾百米的距離,卻演變成一場令人窒息的驚魂時刻。
監控畫面顯示,22點07分,擺渡車緩緩停靠到位。
司機拔下車鑰匙,打開車門后便徑直離開,消失在夜色中。
西寧位于高原地帶,本就空氣稀薄,再加上入伏前最悶熱的天氣。
沒有空調,沒有通風,百余名旅客被困在鐵皮車廂里,車內溫度逼近38攝氏度。
孩子們哭聲不斷,有老人開始嘔吐,空氣中彌漫著汗水與焦慮的氣息。
沒過多久,一名女性旅客因高溫缺氧暈倒在地,臉色蒼白。
“開門!快開門!”旅客們用力拍打車門,大聲呼喊卻無人回應。
此時停機坪上空無一人,司機站在遠處,完全沒有察覺車內的緊急狀況。
22點15分,一位身穿黑衣的男子終于忍無可忍,拿起應急錘,對著車窗猛砸三下。
玻璃瞬間碎裂,裂紋如同蛛網般迅速蔓延。
“英雄!”全車人齊聲高呼,新鮮空氣涌入的一瞬間,有人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等到旅客們跳下車后,司機才慢悠悠地返回,看到眼前的情形,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幸運的是醫護人員及時趕到,暈倒的旅客得以恢復意識。
按照原計劃,這些旅客應在晚上10:40準時登機,并在90分鐘后抵達西安。
但如今,因身體狀況不佳,暈倒的女乘客只能改簽次日的航班。
官方通報引發質疑
本以為如此嚴重的事件會引起高度重視,但兩天后發布的官方通報卻令人大失所望。
通報內容措辭謹慎:
司機在崗、空調正常運行、車窗全部開啟、僅等待8分鐘,不開門是因為飛機正在滑行。
聽起來合情合理,但旅客們的回憶卻截然不同。
如果空調真的開著,車廂怎么會熱得像烤箱?短短8分鐘,人怎么會暈倒?
更令人費解的是,駕駛座明明空無一人,哪來的司機全程在崗?
面對公眾質疑,機場的回應更是漏洞百出。
拿不出空調運行的任何數據,對暈倒旅客的檢查結果也含糊其辭,只稱“經檢查無異?!?。
既然無事,為何其家屬選擇放棄航班?
輿論迅速升溫,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有傳言稱“為等頭等艙貴賓”,雖被迅速辟謠,但機場與航空公司相互推諉的態度令人失望。
司機擅自離崗,是否構成重大責任事故?至今仍未有明確結論。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在高溫密閉空間中,超過5分鐘就可能危及生命。
資深機坪工作人員更是嚴厲批評,擺渡車??繒r必須有人值守,這是寫入操作規程的基本要求。
更有航空博主直言:真正的危機公關靠的是事實與數據,而不是玩文字游戲。
諷刺的是,2019年東航曾有過一次堪稱典范的應急處理。
MU5162航班上,有旅客突發疾病,機組通過廣播尋醫,提供氧氣、藥物,甚至幫乘客按摩雙腳升溫。
同樣是東航,時隔數年,怎么就從榜樣變成了反面教材?
翻開民航規章,“優先保障旅客健康安全”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應急處置手冊》也明確指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突破常規流程。
可到了西寧機場,這些規定仿佛成了空話。
歸根結底,這是三重失誤疊加的結果:設備缺乏故障預警,空調說壞就壞。
司機缺乏應急培訓,遇事就逃避,應急響應機制形同虛設,黃金十分鐘被白白浪費。
更令人遺憾的是,整個服務流程未能形成有效聯動。
各環節之間缺乏緊密配合,調度作用未能體現,面對突發情況未能及時妥善處理,反而有推諉之意。
安全規程的初衷是保障旅客安全,但若執行過程中過于僵化,缺乏對人性的關懷。
那公共服務應有的溫度與實效,恐怕就難以真正傳遞了。
信任崩塌只需一瞬間
視頻在網絡瘋傳,“監獄大巴”之類的標題層出不窮。
憤怒的網友開始深挖西寧機場的過往,舊賬被一一翻出。
網友的留言既憤怒又無奈:“寧可悶暈乘客,也不敢開門?”、“我們不是貨物,是活生生的人!”
有媒體評論指出,這是新媒體時代的照妖鏡,任何敷衍與推諉都會被無限放大。
確實,當官方通報還在玩文字游戲,用“經查無異?!弊鳛槿f能答案。
公眾的信任就像那扇被砸碎的車窗,再也無法復原。
“改簽的何止是行程”,有網友的這句話令人深思。
從此以后,多少旅客會在登機前多一份擔憂,在乘坐擺渡車時多一份警惕?
會不會有人悄悄確認應急錘的位置?這種恐懼一旦種下,就會如影隨形。
但最令人痛心的,是“砸窗式自救”這個詞。
這不是什么英雄行為,而是絕望中的吶喊。
安全不該是被施舍的權利,而是每位旅客最基本的保障。
現實卻逼得普通人不得不拿起應急錘,用最原始的方式爭取生存的機會。
下一次,如果被困在鐵皮車廂里的是你我,除了砸窗,我們還能做什么?
結語
此次事件應成為整個公共服務行業的警鐘。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承諾,而是可追溯、可問責的服務標準。那扇被砸碎的車窗,應成為所有人的鏡子,照出責任,照出良知,照出一個行業最基本的底線。
參考文獻:1.澎湃新聞-2025-07-13——《“乘客在擺渡車內暈倒,有乘客砸窗通風”,青海機場通報》2.光明網-2025-07-14——《西寧機場一乘客被困擺渡車暈倒,男子緊急砸窗通風,官方公布時間線》3.環球網-2025-07-14——《乘客被困機場擺渡車悶熱難耐,有人缺氧暈倒!男子緊急砸窗脫困,機場最新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