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很多人覺得夏季是滋補淡季,但其實有些食材在夏季食用,能悄悄為身體 “充電”,比如動物肝臟。不過,吃肝這件事,老祖宗講究 “因時制宜”,現代營養學也提醒要 “量體裁衣”。今天,咱們就好好嘮嘮牛肝和豬肝到底該怎么選。
夏日吃肝,利弊參半需掂量
中醫認為,夏季宜清補,而動物肝臟性溫,過量食用容易生內熱。但從現代研究來看,肝臟類食材富含維生素 A、鐵和優質蛋白,對于用眼過度、氣血不足的上班族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每周食用 1 - 2 次,每次不超過 50 克,并且可以搭配綠豆湯或菊花茶,以平衡燥熱。
牛肝 VS 豬肝:營養密碼大不同
牛肝堪稱 “維生素 A 寶庫”,每 100 克含 21140 微克,是豬肝的 3 倍多,對于長期面對電腦、用眼過度的人群來說,牛肝能更好地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不過,牛肝的膽固醇含量也較高,每 100 克高達 355 毫克。
豬肝則在鐵含量上表現出色,每 100 克含鐵 22.6 毫克,比牛肝高 50%,是缺鐵女性補血的好幫手。而且豬肝口感更嫩滑,相對來說更受大眾歡迎。簡單總結就是:電腦族選牛肝護眼,缺鐵女性選豬肝補血。
烹飪有道,去腥保營養
處理肝臟時,有一些小竅門。首先,將肝臟泡水 1 小時,去除血水,然后用牛奶或淀粉抓洗,能有效去腥。
牛肝適合爆炒或做成肝泥,爆炒時急火快炒,既能保持口感,又能避免維生素流失。豬肝則推薦熘肝尖或煮粥,像枸杞葉豬肝湯,就是一道清火又明目的家常美食,老人孩子都愛喝。
三類人吃肝要謹慎
高血脂人群:建議用鴨肝替代牛肝和豬肝,因為鴨肝膽固醇更低,能減少對血脂的影響。
痛風患者:要避開動物肝臟,因為內臟的嘌呤含量高,食用后可能會加重痛風癥狀。
孕婦:吃肝需格外謹慎,要遵醫囑。因為過量的維生素 A 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比如表姐孕期饞鹵肝,特意查資料發現每日攝入最好別超 30 克才安全。
老饕的私房吃法
法式牛肝醬是老饕們的心頭好。將牛肝加洋蔥、百里香慢燉,然后打成泥冷藏,涂抹在面包上,味道十分美妙。而豬肝可以嘗試潮汕式生腌,用蒜頭醋浸泡去腥,冰鎮后口感竟有些像鵝肝。不過,腸胃較弱的朋友還是選擇熱食更穩妥,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夏夜微風中,一盤嫩炒肝片,再配上一杯淡茶,既補充了營養,又順應了時節。那么,您更傾向于哪種肝呢?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獨家吃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