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天津市實驗中學在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開展“析史明理,解碼強軍路”行走的思政課。通過“甲板課堂追溯歷史、艙內探索尋找任務卡、創作手抄報分享交流”等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地切身體悟、切實感受、自覺踐行,推動“大思政課”走深走實。
基輔號航母甲板上,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正在展開。“當我們今天在甲板上驚嘆于航母如鋼鐵長城般捍衛海疆時,可曾想,在百余年前的同一片海域,中華民族經歷了怎樣的苦難與抗爭?”天津市實驗中學思政教師劉坤鵬老師手指遠方說道,“請同學們看我手指的方向,大沽口炮臺遺址就在那邊。”課堂瞬間從甲板延伸至歷史現場,學生們結合七年級研學經歷,熱烈討論起從鴉片戰爭到航母時代的海防變遷。
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宣講團成員劉淇為同學們講述了我國航母的發展歷史。“從遼寧艦到山東艦,再到福建艦,人民海軍航母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改裝到國產、從滑躍到彈射的升級跨越。”聽完劉淇的講述后,同學們紛紛為我國航母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航母內部縱橫交錯的艙室中,一場“科技密碼破解戰”正緊張進行。“注意,任務卡可能藏在任何角落。”隨著天津市實驗中學思政教師孫紫琪老師的一聲令下,學生們手持記錄本,在動力艙、指揮室、機庫走廊展開地毯式搜索。
在航母艙室中,學生們聆聽講解,了解航母構造。天津師范大學供圖
“我發現紅旗-9B導彈模型:一坑四彈技術。”順著藍光指引,學生找到了隱藏的“對空導彈庫”門牌,歡呼聲在艙室回蕩。當最后一張任務卡在指揮室被發現時,學生們圍坐成圓,分享著各自的“科技發現錄”。
“以前覺得航母就是大船,現在才知道每顆鉚釘都是國之重器。”天津市實驗中學學生趙啟超的總結引發熱烈討論。劉坤鵬老師望著這群眼睛發亮的少年說,“你們找到的不只是任務卡,更是中國科技從跟跑到領跑的密碼。”
在“筑夢未來”創作區,學生們圍繞“航母探秘,強軍筑夢”這個主題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自己對航母的理解、對海軍的熱愛、對強軍夢想的追求融入作品中,用畫筆與文字詮釋強軍理想。
“強軍不是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而是每個普通人的‘向上之力’。愿你們帶著今天的收獲,在書桌前、在跑道上、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里,都做一個‘為強國而努力’的追光者。”馬克思主義學院宣講團成員劉淇帶領學生們參觀了“百面黨旗映初心”展覽,這樣激勵大家。
來源:天津師范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