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扔垃圾像在玩高科技!”徐匯區徐家匯街道樂山六七村的張阿姨舉著手機向記者展示:當她走近垃圾箱房,投放口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自動打開,全程無需觸碰任何部位。而天龍苑的智能垃圾箱,更是實現了“動口不動手”的分類,只需對著屏幕,語音喚醒,說出要投遞的垃圾名稱,系統即刻語音回應分類結果:“創可貼——創可貼是干垃圾,投口已打開,請投遞”。
徐匯區的智能垃圾庫房
正在用科技重新定義
垃圾分類的日常體驗
會“思考”的垃圾房有哪些黑科技?
樂山六七村垃圾庫房
天龍公寓AI垃圾庫房
徐匯區垃圾庫房的改造絕非簡單的設備升級,而是一次完整的“智慧重生”。
無接觸感應系統
采用紅外探測技術,0.3秒內精準識別靠近的居民,開蓋延遲控制在0.1秒以內。徐家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道:“特別設計了防夾機制,只要在投放過程中門板就不會下落,且開關門速度也是按照小區居民投放習慣調整的。”
AI分類助手
擁有“語音問答”功能的垃圾庫房,只需對著箱體說出垃圾名稱,系統即刻語音回應分類結果,并打開相應的垃圾桶。會說話的垃圾庫房覆蓋5200+種常見生活垃圾,響應速度<1秒,準確率98.6%,為社區垃圾投遞增添一抹亮點。居民王老師說道,自從有了這個智能垃圾箱,家里的小孫子每天搶著扔垃圾。
環境調節黑科技
內置的溫控系統可使箱房內部溫度穩定在26℃以下,配合負壓除味裝置,有效降低夏季異味投訴率。正在投放廚余垃圾的周先生感嘆道:“現在站在垃圾房旁邊都能聞到淡淡的薄荷香。”
市民眼中的“驚喜改變”
氣象苑垃圾庫房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社區居民,這些聲音或許最能說明問題:
“再也不用踮腳掀那個油膩的蓋子,對老年人太友好了。”(72歲趙奶奶)
“我們小區的垃圾房居然是時尚的牛油果色,看著就覺得清新。”(上班族小陳)
“孩子現在搶著去扔垃圾,說是要‘和機器人玩’。”(寶媽劉女士)
從“試點”到“樣板”的升級之路
馨逸公寓步入式垃圾庫房
據區綠化市容局規劃,這樣的智能垃圾箱房已在全區加速推廣:
2024年:
完成353個投放點改造
2025年:
打造31個精品示范小區
科技賦能的本質,是讓城市治理像“自動巡航”一樣精準省力,而市民收獲的應該是“無感”的便利。“當垃圾房開始”思考,改變的不僅是生活環境,更是整座城市的文明基因。
據悉,徐匯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推進智能化垃圾分類,不斷創新垃圾分類新舉措。隨著城市更新進程不斷加快,技術迭代也不斷為垃圾分類工作注入智慧與溫度。通過投放環境的智能化革新,科技不僅增強了市民的分類意識和習慣,更讓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文稿:區綠化市容局
編輯:邱彩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