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聊一下印度外長蘇杰生前來訪華的事情。
中方日前官宣,上海合作組織外長峰會將于7月15日在天津舉行。受中方邀請,上合組織其余成員國外長都將參會。此外,印度外長蘇杰生還將結合與會前來訪華。
這里面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其他國家外長只是來中國參會,只有蘇杰生除了參加上合會議外還要訪華,而且他是先去北京和中方見面,再去天津參會。
此外還有兩個值得一提的點,這是蘇杰生時隔五年來的首次訪華。
并且與以往慣例不同,蘇杰生此次訪華是在峰會行程前夕單獨舉行,而不是在峰會期間順帶完成訪華。
光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印度最近在修復中印關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接下來,我對這件事情談談我的看法。
蘇杰生乃至背后的印度方面,之所以會如此急切地想修復和中國的關系,在我看來和他們最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緊密相關,那就是稀土。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在中方稀土反制下,美國和歐盟被卡的喘不過氣也就罷了,怎么連印度也面臨這個問題?
有這種看法的人怕是小看了印度作為地區大國的實力,印度雖然在工業上無法與中國相比,可也是個不可小覷的國家。
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印度可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光去年就生產了653萬輛汽車,占全球汽車生產總量的將近15%。
而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稀土這一戰略物資在汽車生產上也是作用重大,所以在中方出臺稀土出口管制后,印度也是很快遭受到影響。
印度現在面臨的困境就是,它們國內幾乎所有車型都依賴從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尤其是永磁體。
據外媒得到的消息,若印度無法解決稀土問題,國內汽車生產線將在8月初不得已陷入中斷。
于是在這種火燒眉毛的重大問題面前,印度政府的選擇只能是趕緊和中方修復關系,以便能得到稀土。
這個也得到了印度媒體的確認,印媒最近就透露道,稀土出口限制將成為兩國之間最可能取得突破的議題。
但是在我看來,印方在討要稀土之前,怕是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向中方好好解釋,自己為何總在大事上和組織唱反調。
這里面的彎彎繞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印度在中方主導的兩個國際性組織,上合與金磚里面不但無法發揮積極作用,相反還老是不合群。
舉幾個例子,4月份舉行的金磚峰會上,由于印度不想跟進對美國發起的關稅霸凌進行譴責,導致原本計劃好的金磚聯合聲明沒能發表。
到了6月份,印度又連續兩次上大分,這次換成了上合組織,印度先是拒絕在伊以沖突中對以色列進行譴責,又在中國主場舉辦的防長峰會上拒絕發布聯合聲明。
對于印度這種頻繁和組織較勁的行為,有人分析認為這是印度想展現自己的獨立性,以此來爭取更多籌碼。
但對我們而言,這種行為是需要嚴肅看待的,若印度真想從中方這里得到救命的稀土,那它除了“洗心革面、從頭再來”外沒有別的辦法。
因為我們不會持續容忍一個本應大有作為的國家,在重大事項上頻繁和組織較勁,這無疑于是害群之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