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3年7月17日,天府融媒聯合體正式成立,構建起省、市、縣三級媒體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傳播“航母”。兩周年之際,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將發布上線一系列新的產品和項目,進一步提升傳播賦能、技術賦能和人才賦能的水平,助力全省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向更深更實的縱深推進。
即日起,天府融媒聯合體推出《兩周年 再出發》專欄,我們一起深度聚焦天府融媒聯合體在傳播革新、技術重構、人才聚變等方面的新實踐。
“若水行云格桑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四川特色的詩情畫意呢?除了寫意,其實它們更“有料”。天府融媒聯合體成立兩周年之際,“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正式亮相。
三大子庫各具特色
據了解,“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由一個主庫和三個子庫組成,其中主庫是以天府融媒聯合體內容資源為主的“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三個子庫分別是以圖文資源為主的“若水”語料庫、以音視頻資源為主的“行云”語料庫和以藏語資源為主的“格桑花”語料庫。
截至目前,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技術與傳播認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已完成“若水”語料庫的建設和近60億字的語料訓練,并形成了930余萬條高質量語料。在此基礎上,“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還將新增來自天府融媒聯合體成員單位共近3000萬條基礎語料。“覆蓋圖文、音視頻和藏語等多形態的安全語料,將為媒體領域大模型相關應用及智庫服務提供強力支撐。”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全媒技術中心主任黃云表示,全面有效的語料體系、層次豐富的語料庫產品,將助力四川媒體實現主流價值觀對齊,更好服務四川輿論宣傳建設。
天府融媒聯合共建
“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由天府融媒聯合體指導組辦公室指導,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建設,天府融媒聯合體成員單位參與,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技術與傳播認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四川廣播電視臺“數據空間與視聽傳播智媒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撐,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統籌實施。
語料庫以天府融媒技術平臺為接入口,體現共建、共享、共生理念。以央、省、市、縣四級主流媒體公開報道四川的多模態數據為基礎,同時兼顧人工智能語料庫建設與實際應用、天府融媒技術平臺已有成果與未來創新規劃,強化人工智能能力,進一步突出公益性、集約性、開放性、先進性特點。“充分整合共建,有助于發揮‘1+1>2’的優勢。”四川觀察智媒科技有限公司CTO楊科認為,語料庫當前的統籌共建模式,可最大程度地發揮各共建單位優勢,既能有效避免重復建設,還能助力語料庫技術標準的加速構建,推動形成高價值的區域性語料平臺。
支持“文旅+百業”多場景應用
語料庫究竟有何實際用途?將給新聞從業人員帶來哪些便利?采訪中,記者嘗試進入“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首頁,當輸入問題“川劇有哪些代表曲目?”后,語料庫隨即響應,返回了“《攀枝花傳奇》《歲歲重陽》《金銀坡》”等數據。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工程師李海洋表示,這些數據依據主要來自投入訓練的《四川省志·川劇志》中的相關記載,“經過投喂和訓練的語料庫,就像是一個非常熟悉四川省情的機器人,它可為用戶了解四川、研究四川提供幫助。”
李海洋還透露,“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目前還可以提供省方志辦、省檔案館,省經信廳、省發改委、省公安廳及省內主流媒體的智能檢索應用,用戶通過語料庫能準確、全面地查詢相關語料信息。不過,為用戶提供精準信息檢索只是語料庫的基礎層應用。未來,各智能體還可依托語料庫精準完成新聞解讀、政務辦理、輿情分析等任務。此外,語料庫還將探索推出針對文化旅游、國際傳播、民族語言等方面的特色語料應用,支持“文旅+百業”多場景應用,推動四川特色文化的宣傳推廣。
天府融媒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的共建,是天府融媒聯合體在傳播賦能方面的開花結果。“經過兩年發展,傳播賦能正在逐步放大其作用和意義。一是通過聯通與放大,為傳播增量;二是強化分析與評價,為生產增效;三是注重轉化與應用,為資產增值。傳播賦能的底層邏輯就是數字化轉型,從最先四川聲量的增強,到數字評價體系的完善,到今天發布共建主流輿論語料庫,推進融媒數字資產的應用轉化,都體現了傳播賦能的數字化進程。我們還將持續擴展語料庫的智能應用場景,推動與全省文化大數據建設形成合力,實現四川主流輿論語料庫在全省的全面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