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青春歲月。那么,青春該是什么模樣?青春該有什么姿態?
一百余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這樣認為:“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
80多年前的紅軍長征,也是一群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故事。長征途中,紅軍師以上干部的年齡,絕大部分都在二三十歲,戰士平均年齡不足20歲。他們靠著頑強意志和驚人的勇氣,走向偉大勝利。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在雪山草地、紅色阿壩,以奮斗為美,已成為今日青年的共同心聲。在各個領域各個賽道上,盡灑汗水,拼搏向前,已成為當代青年群體姿影。當然,青春也有“斑駁”,青年也有困惑。
青春到底是什么?每個正值青春或經歷過青春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來,我們一起去“青”聽阿壩青年不一樣的故事,探尋他們的青春答案。
川觀新聞記者 徐中成 阿壩觀察 劉文佳 蔡海燕
人物名片
格西王姆
“90后”藏族姑娘,馬爾康市老年養護院院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8歲起,她扎根養老服務一線,照顧老人飲食起居,為他們喂飯、擦指甲油,一起跳保健操、種蔬菜,榮獲第28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最美的青春,就是讓“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成為高原上最幸福的承諾。
7月17日,阿壩州馬爾康市老年養護院內,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園子扯人眼球。菜園子分成近10個小格,里面栽著海椒、大白菜、菠菜、小蔥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在每個小格的菜園里,還插著一個可愛的木牌子,上面寫著某某的小菜園。“這些小菜園都是我們的格桑花院長帶我們做的,只要身體能行愿意做,就能分到一塊小菜園,種上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院壩里,69歲的孤寡老人格伍滿臉笑容。
格伍老人的小菜園種的是小青菜。“這些青菜可以用來做圓根酸菜,好吃得很,我是6月種的,今年都吃了兩回了。”格伍老人說,在養護院吃到親手種的菜,這讓她特別滿足,特別快樂,也特別幸福,就像在自己家一樣愜意。
格伍老人的小菜園。
老人口中的格桑花院長叫格西王姆,今年34歲,已經在這里工作了17年。她把自己最美的青春留在了這里,養護院也成了她的家。“有時候下班回家了,反而睡不好,總是想著老人們在干嘛,等第二天再走進養護院,我的心才能靜下來。”
歷經苦難挫折的格西王姆更懂得快樂的重要。6歲那年,一場泥石流沖垮了格西王姆的家,也永遠帶走了她的父母。格西王姆在姑姑與政府的關懷下長大,心中早已埋下感恩的種子,要成為照亮他人的光。“沒有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就沒有今天這個性格開朗的我。”
2008年,馬爾康市敬老院成立,18歲的格西王姆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成為一名臨時養老護理員。“我成績不太好,當不了科學家、醫生,但我不怕臟、不怕累。那時候敬老院剛成立,很多人覺得護工這個工作不好,大家也瞧不上,但我當時就覺得我可以干。”
剛開始給失禁老人清理排泄物時,格西王姆邊吐邊清理,大概過了兩周,她終于過了這第一關。之后格西王姆克服的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尷尬。做護工不可能只服務同性別老人,還要負責給異性老人洗澡,這讓她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怎么辦?她靈機一動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給老人套上一條她的裙子,這樣既方便她給老人擦拭身體,又能化解雙方的尷尬。一段時間后,格西王姆和老人逐漸熟悉了起來,也不再需要那條隔開尷尬的裙子。
細心呵護老年人的格西王姆。
格西王姆從一名養老護理員干起,2019年敬老院公辦民營改革,她被聘為院長。去年8月,敬老院從馬爾康鎮俄爾雅村搬遷到松崗鎮哈飄村,青山綠水環抱中有了嶄新的現代化康養樓,有專業護理型養老床位270張。舊貌換新顏,公益性敬老院也升級成為兼具社會養老功能的老年養護院。
為何要帶動老人在養護院種菜?格西王姆告訴記者,新的養護院目前入住了50多位老人,大部分老人年齡在75歲以上,最大的90多歲,80%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由于院壩大、空氣好,我們就通過種菜勞動讓老人活動筋骨、鍛煉身體、愉悅身心,“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為讓老人們更好安享晚年,阿壩州藏醫院開展幫困助弱行動,并在此開設國家級重點專科老年病科醫療點,不僅為老人提供疾病診斷、制定治療方案、健康咨詢等日常診療服務,還通過民族醫藥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模式,在住院病區開展藏藥浴、外治針灸理療、霍爾麥等治療,讓老年患者就近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從養護院護工到全國人大代表的格西王姆。
這也讓格西王姆和同事十分高興。有了健康托底保障,她們還帶領老人一起拍短視頻、春游,給老人補辦婚禮和結婚證,教會大家手指操、經絡操,給愛美的老人涂上指甲油……
這些年,在這個平凡崗位上,格西王姆和同事總是不厭其煩想方設法帶領老人嘗試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讓大家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格西王姆看來,對老年人來說,心理層面的陪伴與物質方面的照料同樣重要,“我是一名基層養老服務人員,守護老人們的‘最美夕陽紅’,讓他們幸福健康地度過晚年是我最大的職責。”
夕陽西下,養護院院壩里,格桑花兒開得正艷,老人們跳起歡樂的鍋莊。“這些美麗的格桑花,就像我們的女兒格西王姆,感謝她耐心細致照料我們,處處為我們著想,讓我們感到溫暖、快樂。”格伍說。
微信公眾號:阿壩青年
新浪微博:共青團阿壩州委
來 源|川觀新聞
編 輯|岳 磊
一審一校|聶 旭
二審二校|李 韋 薇
三審三校|楊 嘉 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