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遭遇高溫“烤”驗,部分地區氣溫突破40攝氏度。高溫酷暑環境下,戶外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如何安排?高溫津貼如何發放?權益受損如何舉報?工作中中暑能否認定為工傷?這些都是勞動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據《人民日報》7月14日報道)
暑氣蒸騰之時,民生關切所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早在2012年已聯合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各地也都有明確的高溫勞動保護政策,但在現實中,“紙面權益”與“實際保障”仍存在一定“溫差”。更好地保障勞動者高溫權益,就要以有力措施精準破解執行難題。
要細化法規“刻度”,去除企業以模糊條款規避保障責任的彈性空間,讓企業有章必循、勞動者維權有據。要強化執法監督力度,簡化維權流程、加大對拖欠津貼和強制高溫作業企業的懲處力度,解決維權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等問題。要創新監管服務,以技術賦能為高溫保護裝上“智慧眼”。比如,南京市建立高溫信息聯動機制,一定條件下系統會自動提醒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用工單位,督促及時調整作業安排。
高溫終會消退,但對勞動者的關懷不應“降溫”。唯有從強化執法、優化服務等方面多維發力,才能撐起長效“遮陽傘”,讓每一份高溫下的付出都得到應有的呵護和尊重。(舒愛民)
來源:河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