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價值觀,鑄牢愛國主義精神內核。7月11日上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橋南·紅芯育苗”實踐團走進重慶市江津區幾江街道翠湖小區,展開了一場“以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信仰”為主題的訪談活動。
上午9點,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到達了橋南社區黨員鄒開瓊家中,客廳里正播放著《向風而行》,劇中主角們為理想拼搏的身影,與老人眼角的笑意相映成趣,拉開了這場心靈對話的序幕。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鄒開瓊交談。董耀智 供圖)
鄒開瓊的職業生涯始于鄉村教師崗位。物資匱乏的年代,她懷揣熱忱走進江津偏遠山區小學,盡管面對破舊教室和簡陋工具,但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她堅守。之后,鄒開瓊隨軍來到部隊,在軍屬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她深知軍屬的不易,因此,她始終以十二分的耐心與熱情提供幫助。轉業后,鄒開瓊在商店當營業員,秉持“顧客至上”理念熱情服務,熟記下幾千種商品信息,憑借過硬業務與真誠,贏得顧客信任,她還調侃道:“那時候記憶力可好了,幾千種商品的信息都能爛熟于心。”
“學習是永葆黨員先進性的關鍵。”這是鄒開瓊的座右銘。因此,即便退休后,她仍保持著強烈的學習欲望,會定期在“學習強國”APP,研讀黨的理論政策,了解當下的時事政策。她說:“雖然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學習強國’是黨‘好聲音’的傳播器,每天學習能讓我跟上時代步伐。”那份“活到老學到老”的韌勁,恰是一名老黨員對初心最生動的注解——在她心中,學習從不是任務,而是與黨同行的方式,是對信仰最質樸的堅守。
這份以學養心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實踐團的成員們,他們紛紛承諾,今后一定把學習當成貫穿一生的精神自覺,而不是階段性的任務,帶著這份精神,接過“終身學習”的精神接力棒,讓“永葆先進”成為刻在骨子里的追求,讓每一次學習、每一次實踐,都成為對黨和時代的深情回應。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鄒開瓊交談。董耀智 供圖)
此外,鄒開瓊多次談及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她表示,如今生活條件改善,年輕人不能忘記黨的恩情與自身肩負的責任。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要堅定信念、努力學習,在各自崗位上為中國夢貢獻力量。同時,她特別指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結起來才能匯聚強大力量,希望年輕黨員在黨組織中發揮核心作用,帶動身邊人共同進步。
訪談接近尾聲時,鄒開瓊邀請實踐團成員品嘗親手準備的水果,氛圍溫馨融洽。團隊成員毛志林表示,通過交流深刻感受到老一輩黨員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精神,對她為祖國建設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也堅定他從自身做起,以老一輩黨員為榜樣,積極向他們學習的信念。
(圖為鄒開瓊和實踐團成員分享水果。董耀智 供圖)
鄒開瓊的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傳奇,卻在日復一日的平凡里寫滿堅守。正是這種堅守讓實踐團成員深刻的認識到哪怕一份對職責的執著、對他人的熱忱,都可以讓平凡“增重”,匯聚成推動時代前進的力量,激勵著無數黨員在各自崗位上,以點滴行動推動時代前行,讓黨性光輝在尋常歲月中持續閃耀。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董耀智 供圖)
通訊員:田樹云 毛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