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眷村走出來的山東后裔
盧秀燕1961年出生在臺灣桃園市,祖籍山東諸城。
她家世不算顯赫,但背景挺特別。父親盧會亭是山東人,年輕時在中國大陸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代初上了朝鮮戰場。
母親是新竹本地人,生了三個女兒,盧秀燕是老大。她還有個妹妹盧秀芳,現在是臺灣中視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1953年,盧會亭在朝鮮戰爭的金城戰役中被美軍俘虜。按停戰協議,戰俘本該遣返回大陸,但他和其他一些志愿軍戰俘被送到了臺灣。
這事在當時不算少見,美方和國民黨合作,把這些“反共義士”安置在島上。盧會亭到了臺灣后,落腳在基隆,住進了軍眷村。
盧秀燕小時候就在基隆的軍眷村長大。軍眷村條件簡陋,房子擠在一起。
盧秀燕上的是基隆市立安樂小學,成績一直不錯。后來考進基隆女中,高中畢業后又以優異成績進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大學里她參加社團、搞活動。
畢業后,她又去淡江大學讀了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碩士。這學歷在當時算得上拔尖,為她后來的政治路打下了基礎。
盧會亭沒事就跟女兒們講大陸的事,尤其是山東的風土人情。盧秀燕后來回憶,說這些故事在她心里種下了對大陸的情感。
這點在她后來的政治立場上也能看出點影子,特別是她對兩岸關系的看法。
金鐘獎得主
1983年,盧秀燕進了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當起了記者。
那時候臺灣電視新聞剛起步,她被派到臺中做中部特派員,整天跑街頭、挖新聞。她報道過不少社會事件,聲音清亮,鏡頭感也好,觀眾很快就記住了她。
1980年代末,臺灣社會亂象不少,有一種“假愛心,真斂財”的詐騙特別猖獗。
盧秀燕去暗訪,她混進人群,錄下證據,熬夜整理材料,最后把詐騙團伙的內幕抖了出來。
這波操作讓她名聲大噪,1990年還拿下了金鐘獎。那是臺灣電視圈的頂級榮譽,她才29歲,前途一片光明。
1990到1994年,她升任華視中部新聞采訪中心主任。1997年,她又回電視臺主持《宵夜話題》節目。那會她已經是公眾人物了,節目里分析新聞、聊民生,穩穩當當,進一步攢下了人氣。
盧秀燕的婚姻也跟她的政治生涯有點關系。
她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廖述嘉,廖述嘉是臺中政商名門廖繼魯的兒子。廖述嘉做過臺中市議員,還當過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家里在臺中人脈很廣。
兩人結婚后,廖家的人脈和資源自然成了盧秀燕的助力。
這門婚事挺低調,但影響不小。
廖家的背景讓盧秀燕在臺中扎下了根,也為她從媒體轉戰政壇鋪了路。她后來常說,自己是“臺中媳婦”,這話既有親民味,也是在拉近跟選民的距離。
從省議員到“立委”的政治攀升
1994年,33歲的盧秀燕正式進入政壇,參選臺灣省議員。她跑遍臺中街頭,發傳單、講理念,最后以最高票當選。這次勝利讓她在政壇站穩了腳跟。
1998年,她又往前邁了一步,競選臺中市第四屆區域“立法委員”,還當上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結果很漂亮,順利當選。
從1999年到2018年,她連干了六屆“立委”,每次競選都穩扎穩打。她在“立法院”里主推環保、教育、醫療相關的法案,慢慢在黨內有了名氣。
2000年,她給連戰、蕭萬長的競選總部當過發言人。
那次國民黨沒贏,但她在新聞發布會上應對自如,表現很搶眼。這段經歷讓她在黨內地位更穩,也積累了不少政治資本。
2018年是盧秀燕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她決定挑戰臺中市長的位子,對手是時任市長林佳龍。那幾年臺中空氣污染嚴重,老百姓怨聲載道。
她抓住這點,喊出“市長換人,空氣換新”的口號,承諾治理霧霾。她跑遍臺中29個區,演講、拉票,忙得不亦樂乎。
投票結果出來,她大勝林佳龍,成了臺中首位女性市長,也是國民黨籍的第一位女市長。
2022年,她再次參選連任。這次她依然很拼,騎著自行車跑街頭,跟市民聊民生。結果還是贏了,連任成功。
兩次當選,證明盧秀燕在臺中的民意基礎很扎實。
但是,盧秀燕的“外省”背景在競選時也常被對手拿來說事。街頭傳單上總有人質疑她身份,但她從不躲避:“我爸爸的經歷是歷史,我為他驕傲?!?/strong>
這話幫她贏了不少支持。
市長任上的政績與爭議
臺中是盆地地形,加上工業排放,霧霾問題老早就讓人頭疼。所以當上臺中市長后,盧秀燕把治理空氣污染當頭等大事。
2018年,她支持公投要求臺中火力發電廠減煤40%。上任后,她推了個《臺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還親自去工廠查排放。
她還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到2023年,臺中裝了663處太陽能設施,總容量124.9兆瓦。
數據顯示,臺中PM2.5濃度從2018年的20.0微克/立方米降到2022年的14.1微克/立方米,算是中南部第一個達標的城市。
不過,空污問題沒徹底解決。
2024年11月,臺中霧霾又起來了,市民在吐槽。她回應說空污天數已經從每年60多天降到20天左右,還喊話中央別再加火力發電機組。
這事說明她努力是有的,但問題復雜,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除了環保,她還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文化保護。2020年,臺積電宣布在臺中擴廠,就是它招商的成果。她還修老街、護古跡,想留住臺中的文化味。
她的施政風格很務實,聽取民意,十分接地氣。
兩岸立場與黨內地位
盧秀燕在兩岸關系上走穩健路線。
她支持“九二共識”,主張兩岸和平,反對“臺獨”。這立場讓她在部分選民中挺受歡迎,但也有人覺得她太親大陸,有人說她態度模糊。
2023年7月,她參加“我家的兩岸故事”活動,講了父親的事,說自己在一個兩岸融合的家庭長大,呼吁珍惜歷史、展望未來。這話聽著挺有分量,也反映了她的想法。
在國民黨里,她算得上“地方諸侯”的代表。
2020年黨內新舊派系斗得兇,她沒有摻和,專心搞臺中經濟。2024年,有媒體說她可能競選黨主席,她回應說在考慮,語氣很謹慎。
她還說了句“臺灣主權不容爭議”,島內外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她在拉中間選民,有人認為她對兩岸問題有自己的理解。
盧秀燕的成功有點像韓國瑜、侯友宜,都是靠民意從基層起來的。
她打破了國民黨傳統精英的模式,靠務實和親民打出一片天。2022年連任后,她的民調一直不錯,被稱為“媽媽市長”。
2024年,她跟民眾黨黃國昌聯手反罷免,還喊話在野陣營要團結,說“臺灣不能只有一派聲音”。這話挺有氣勢,也讓人覺得她野心不小。
現在不少人猜她可能是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熱門人選。在兩岸關系和臺灣發展的路口,盧秀燕用實干贏得了民心。
參考資料:
1、“我家的兩岸故事”巡展走進臺中分享兩岸傳家篇章 新華社 2023-07-05
2、在野陣營鼓勵盧秀燕拼2028“大選”,許淑華:她應會先專注于臺中市政 臺海網 2024-08-04
3、臺媒:最新民調顯示“藍營最強共主”是她! 中國臺灣網 2024-08-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