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汽車行業中,“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換代”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汽車在研發、生產、測試過程中的時間被大量壓縮,導致很多車型難以確保真正的安全可靠。
作為國內豪華汽車品牌領頭羊,一汽奧迪始終將安全視為豪華的最大底線,而在最新基于PPE平臺、PPC平臺打造的兩款產品——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一汽奧迪A5L上,不僅在車身材料使用、結構設計上表現出眾,更通過豐富的主動及被動安全配置,實現更高標準的安全性能。
安全配置:不計成本的“冗余”設計
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很多廠商過于吹捧“冰箱彩電大沙發”帶來的既得利益,大部分成本也投入其中,確忽視了出行最為重要的安全配置冗余。與之相反的是,一汽奧迪在安全配置上一直都是保持著“下猛料”的作風。
在一汽奧迪A5L的潛艇級籠式安全車身上,應用了超過80%高強度鋼,用熱成型A/B柱外板與高密度門洞焊點全部采用高覆蓋度強度結構膠,讓整體的車身框架強度更加堅固穩定,對于廠商而言,對于這些的框架結構投入與研發,成本要遠高于配置的升級。一汽奧迪A5L全車配備9安全氣囊,全部采用了奧托立夫、采埃孚行業頂尖品牌,并采用大眾集團標準包含45類場景205項試驗(國標僅13類)來測試氣囊穩定性避免誤爆炸。
針對當下隱藏門把手碰撞后無法打開車門的情況,一汽奧迪A5L采用了先進的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結合了美觀與實用,即使在電子系統失效或接收到碰撞信號后,奧迪A5L的門把手的機械開啟拉絲會在碰撞后自動彈出,滿足1%極端工況下的100%開門保障。
而在智能化時代中,很多品牌傾向于選擇高算力、低成本的消費級芯片,支持整車駕駛輔助功能、智能化交互的實現,但汽車屬于出行工具,會面臨各種復雜環境、路況,無法確保汽車芯片始終保持最佳工作狀態,一旦芯片失靈,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也正因如此,一汽奧迪堅持選擇更加安全可靠的車規級芯片,其工作溫度范圍達到了-40℃到150℃,更通過國家一系列嚴苛的認證標準,以此來為奧迪的客戶打造更加安全、穩定的智能化服務。
安全測試:超越國標的“冗余”驗證
對于碰撞安全而言,一汽奧迪在測試環節始終將國標作為起跑點,為了能夠充分進行大量碰撞實驗驗證產品可靠性,一汽奧迪耗資超過2億建設了國內一流水準的碰撞實驗中心,在每款全新產品推出前,都會在這里進行高達100次的碰撞實驗,耗費40余臺碰撞實驗車。在測試標準和評價標準上,一汽奧迪的也會至少保留20%的數據余量,確保產品能夠應對更為復雜的道路環境。
近期,奧迪Q6L e-tron還在中汽中心成功完成“TOP Safety整車安全挑戰”,在車輛AEB成功識別兒童假人剎停后,受到了失控貨車以50km/h的速度從側面垂直方向撞向Q6L e-tron左側車身第二排區域,形成難度極高的“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的連環碰撞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奧迪Q6L e-tron的A、B、C、D柱均未發生結構性失效,全車氣囊正常開啟,電池組未受到明顯的變形與位移,車內的高壓電路完成毫秒級斷電響應,車門均可正常開啟,通過這樣極為復雜的測試,也充分驗證了一汽奧迪在車輛安全領域的全面性。
在汽車行業,性能參數可以單點突破,智能配置能夠彎道超車,唯獨安全——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因為,安全拒絕噱頭,容不得半點妥協。作為擁有百年積淀的豪華品牌,一汽奧迪始終以超越行業的責任感詮釋豪華真諦,這份責任的核心,是對生命的極致敬畏。一汽奧迪從不“拿客戶練手”,這正是其作為豪華品牌標桿的深厚底蘊與不變承諾。
正是這種“慢下來”的扎實,這種“過剩投入”的偏執,構筑了奧迪在汽車行業中不可復制的價值底色,也為行業樹立了“安全無捷徑”的終極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