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華語樂壇,那英曾是當之無愧的頂尖歌手,她的歌聲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然而在輝煌的背后,她卻因諸多不當言行陷入爭議的漩渦。
尤其是當年對刀郎不公正地評價與貶低,更是讓“刀迷”對她心存芥蒂。
如今15年過去,那英對刀郎的種種非議,如同拋出的“回旋鏢”,終究還是落到了自己身上。
1、“學院派”與“草根歌手”的交鋒
那英與刀郎的音樂之路,從一開始就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華語樂壇正處于過渡期,體制內的文藝團仍是培養歌手的主流渠道。
而那英的成長軌跡完全貼合這一時代特征。
1983年,那英進了沈陽歌舞團,在隊里負責給他人伴唱。
盡管沒有成為舞臺上的主角,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等待著屬于自己的機會。
1988年,對于那英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她“陽光杯青年歌手大賽”中,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這場比賽,不僅讓那英在歌壇初露鋒芒,也讓她有幸加成為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學生。
在谷建芬的悉心指導下,那英的歌唱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此后,那英的演藝事業一路高歌猛進。
她不僅專輯銷量斐然,更屢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歌星。
與那英的“科班出身”不同,刀郎的音樂完全扎根于民間土壤。
當對方已在華語樂壇闖出一番天地時,他還在音樂之路上不斷摸索。
1997年,陷入迷茫的刀郎跟隨妻子回到了新疆。
在新疆音樂的洗禮下,他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創作方向。
2001年,刀郎發布首張專輯《大漠情歌》。
在沒有主流唱片公司的推廣下,這張專輯卻在新疆街頭的音像店和長途客車上迅速流傳開來。
2004年的華語樂壇,堪稱“神仙打架”的一年。
周杰倫、林俊杰、王心凌等主流歌手攜新專輯“大殺四方”,勢頭正勁。
然而就在此時,刀郎的《2002 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
這張融合了維吾爾族樂器與西北民謠元素的專輯,在華語樂壇創下 270 萬張銷量的奇跡。
彼時,這位“草根歌手”尚不為大眾熟知。
刀郎的驟然崛起,對華語樂壇既有的格局造成了巨大沖擊。
以那英為代表的幾位“學院派”歌手,對此頗為不滿。
在她們眼中,刀郎的走紅,純粹是靠“運氣”。
實際上,這種認知上的分歧,正是兩種不同發展路徑的“交鋒”。
那英代表的是“精英化”的培養路徑,其音樂風格始終與華語主流相一致。
刀郎則是“土生土長”的民間生長模式,他的創作不受行業規則束縛。
正是這種差異,為二人日后的“恩怨”埋下了伏筆。
2、“農民”喜歡聽的歌
2010年,那英在“年度歌手評選”中擔任評委。
她以“刀郎沒有審美”為由,在評選中淘汰掉了他,還說出了“專輯銷量好,不代表水平高”。
作為當時華語樂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那英的言論對刀郎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見自己的偶像如此貶低刀郎,那英的粉絲也紛紛對刀郎的歌迷發起攻擊。
其中最過分的,莫過于那句“農民才聽刀郎的歌”。
對于這樣無端地謾罵,刀郎并沒有出面回應,而是選擇潛心沉淀。
他明白,當時代的浪潮退去,只有真正優秀的作品才能被人們銘記。
盡管刀郎在主流音樂獎項上受到了一些冷落,但他在民間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
他的音樂深受廣大聽眾喜愛,其作品的傳唱度極高。
后來,刀郎憑借著扎實的音樂功底和對音樂的執著追求,成功翻紅。
反觀那英,則是一步步將自己的路人緣敗光。
在《中國好聲音》擔任導師期間,那英為讓愛徒晉級,給姚貝娜換高難度英文歌導致其淘汰。
面對嗓音獨特的周深,她又以“陰柔嗓沒市場”否定,周深走紅后她又贊其“天籟之音”。
去年,那英受邀參加《歌手》。
在演唱過程中,她頻頻出現忘詞、跑調等失誤,這讓觀眾對其專業能力產生了嚴重質疑。
然而就是這樣的表現,她最后卻榮獲“歌王”。
對于那英而言,這非但算不上榮譽,反而成了一種深深的“諷刺”。
3、“歌王”無人問津
近日,那英的長春演唱會遇冷,門票的銷售情況稱得上是“糟糕透頂”。
眼看距離演唱會開唱的日子越來越近,主辦方只能采取打折促銷的辦法。
可即便如此,200張打了八折的門票掛在網上足足10天,也沒賣出去幾張。
最后,主辦方咬牙將票價降到了7折的“骨折價”,只為能回點本。
然而,觀眾們似乎鐵了心地不買賬,任憑折扣再低,依然無動于衷。
對于這樣的境況,恐怕連那英自己也未曾料到,如今的演藝生涯會陷入這般困局。
曾經,那英站在華語樂壇的“頂端”,光芒萬丈,演唱會門票向來是開票即售罄。
粉絲們為了能親臨現場聆聽她的歌聲,不惜徹夜排隊搶票。
可如今,她的人氣一落千丈,演唱會預售情況冷清得讓人咋舌。
這巨大的落差,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反觀刀郎,他的演唱會門票幾乎每場都是“秒空”。
有些票價甚至炒到了6萬一張,但依舊一票難求。
演唱會上,刀郎一首首經典歌曲響起時,總能引發全場大合唱。
而場館外同樣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刀迷”聚集起來,跟著場內傳來的旋律齊聲歌唱。
如今的刀郎,稱得上是華語樂壇的“傳奇人物”。
而對于那英來說,曾經的輝煌早已遠去,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爭議和尷尬。
那英的經歷,也給整個娛樂圈的藝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在這個信息傳播極為迅速的時代,藝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眾的密切關注。
作為公眾人物,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更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養。
不能因為一時的得意而口出狂言,做出傷害他人、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
同時,藝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緊跟時代潮流,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否則,即便曾經擁有再高的人氣和地位,也終有一天會被市場所淘汰,被觀眾所遺忘。
刀郎與那英的恩怨已過去15年,如今二人的地位已是天差地別。
這不禁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娛樂圈的興衰榮辱,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部分參考文獻:
環球時報|《那英自爆因《歌手》直播崩潰》
山西晚報|《那英突發意外!并非第一次!網友:能不能放過她?》
澎湃新聞|《那英自曝:崩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