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導演新片《你行!你上!》7月16日在沈陽舉行首映活動。
“這是一個從沈陽出發,走向國際舞臺的故事。”姜文說。
7月16日18時30分,姜文導演新片《你行!你上!》在北京、成都、沈陽等城市舉行了“看姜文新片,和老姜聊天”千場首映活動。這部影片是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閉幕式推薦影片。
姜文講述《你行!你上!》創作初衷
當晚21時,電影結束,觀眾們自發地為這部電影鼓掌。與此同時,姜文在網上開始了直播,與網友和觀眾代表交流。
對于這部電影的創作,姜文說:“我與郎朗家關系非常好,我們經常在一起聚會,我也彈鋼琴。之前聽說一些關于郎朗爸爸逼郎朗彈琴的故事,但是在與郎朗家交往的過程,我發現他們家非常和諧,父子關系非常好,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外界傳說的那樣。他們能從東北的黑土地一路走到世界舞臺,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這背后肯定有故事。我就想把他們的故事拍出來,這樣就有了這部電影。”
很多人都會從姜文的電影中得到一些啟示,姜文說:“這部電影我最想表達的就是‘人不要有雜念’,電影中我通過郎朗爸爸的嘴說出一句話——抓住你能改變的。郎朗和他爸真的就是沒有雜念,郎朗有時候一天能彈12個小時的鋼琴,這個過程郎朗并不痛苦,他其實很享受這個過程。”
姜文還聊到是如何在電影中面對郎國任這位頗具爭議的父親:“沒有爭議的人怎么演?就得有爭議、有棱角的人才有意思。有爭議不是壞事,不同的觀點而已,對我來說就是特別好的角色。”對于故事的選擇,姜文直言不諱:“我沒想太多,我就看哪個故事有意思、先感動我,我就把它拍出來了,就堅信別人也會被感動。”
相比姜文以往的電影,《你行!你上!》更添一份細膩與溫情,對此姜文感慨:“我是比原來在情感表達上順暢了點。我原來特別怕在電影里表達情感,甚至是回避,可能跟我成長經歷有關系,讀書的時候也不這么表達,這可能是時代的影響。到這個電影確實放出來很多,跟我的年齡、我陪伴我兒子成長和朋友們對我的影響都有關系。但是如果沒有原來的節制也不會有今天的釋放。”
借著郎朗的故事,姜文聊得坦然而深刻:“我覺得電影就是一種交流和表達,首先你自己得有一個態度,你的態度影響電影,然后再跟觀眾產生影響。所以解讀我一點都不反對,多過分都沒事,那是你的事。但表達的那個人不能有雜念,我覺得很多人是被雜念給害了、把自己絆住了。可能每個人都能像郎朗走得那么遠,但就是聽了一些不該聽的話,我看郎朗這爺倆就是雜念少。”
在姜文的鏡頭下,郎朗這段頗具傳奇的成長經歷被染上了一層如夢如幻的意味。澄澈得像鏡子一樣的屋頂、兩個郎朗空中擊掌的場面,都讓觀眾有一種“做夢”的感覺,而姜文則分享了自己造夢的心路:“夢沒辦法記錄,夢是全方位的,文字描述是線性的,當你寫下來的時候這個夢就跑了、碎了,而電影是最像夢的情景。”
影片中郎朗在塔吊上彈琴、與鄰居們共奏《黃河大合唱》的情節就十分具有代表性,有現場觀眾表示對這一段印象深刻“很燃,甚至淚目了”。姜文坦言這其中融合了真實與升華:“郎朗他爸爸跟我說過,原本砸他家玻璃的人,當發現郎朗真的要搬走時不同意了,沒人彈琴了他反而不習慣了,但這段如果普通拍就不是一個精神上的表達。搬家的時候鋼琴得用塔吊,郎朗在多次演出中返場曲都是《瀏陽河》或《黃河大合唱》,所以我把生活中的點滴攥一塊,把它拍成現在的樣子,表達出鄰居們的不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