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瓜田里,熱浪還在翻滾。一只母刺猬悄悄鉆出沙棘叢,鼻尖輕嗅,鎖定了一枚裂口的西瓜。咔哧咔哧,紅瓤飛濺,像沙漠里突然盛開的一朵甜水花。
第二天,它帶著一串“小刺球”回來了。小家伙們像被線牽著似的滾到地頭,專挑最圓最大的瓜下手。
它們把半塊西瓜抱在懷里,啃得滿臉通紅,圓滾滾的身子一顫一顫,汁水順著尖刺往下淌,在黃沙上濺起一串串小紅星。最胖的那只打了個飽嗝,瓜瓤還掛在背上,索性就地一滾,把西瓜籽全種進了沙里。
吃飽喝足,它們索性把瓜皮當搖籃,四仰八叉地睡成一排,刺球秒變毛絨玩具。
01
“刺猬”二字,“刺”是盔甲,“猬”是警告——這一身尖刺只守不攻。
成年刺猬隨身攜帶5000到8000根中空“鋼針”,平時服帖如絨毛,一遇危險便“炸毛”成球。
這些角蛋白打造的微型長矛,和人類指甲同宗同源,卻比豪豬的倒鉤溫柔得多——它們不會離體飛射,只能被動地豎起一道墻。
02
刺猬其實會上樹。為了幾顆熟透的桑葚,它們能笨拙地攀到兩三層樓高,再帶著“噗通”一聲滾回地面。別擔心,交疊的尖刺就是天然減震墊,落地時像彈簧一樣卸掉沖擊。
至于認路?它們幾乎是個“瞎子”,全靠嗅覺和聽覺闖蕩江湖。幾米開外,一條鼻涕蟲的氣味都逃不過它的鼻子;蝙蝠都聽不清的蟲鳴,它能立刻鎖定方位。
別被短腿騙了,刺猬每晚能溜達4公里,堪稱沙漠里的“夜行坦克”。
菜單更是任性:蝸牛、甲蟲、毒蛇……逮啥吃啥。一只刺猬一晚能干掉70克小獵物,順便把蛇當辣條嚼。
03
別看它們吃得熱鬧,骨子里卻是“社恐”重癥患者。兩只刺猬狹路相逢,連眼神交流都欠奉,同時低頭各走各路。
一年只有兩次例外——五月到八月,荷爾蒙在空氣里拉響警報。雄刺猬的求偶舞堪比尬舞現場:圍著姑娘轉圈,聞一下,呼哧一聲,再轉圈。姑娘若不買賬,它就湊得更近,呼哧得更大聲。
幾只雄刺猬狹路相逢,頂多頭頂頭“頂牛”幾下,勝負未分,女主角早已翻著白眼離場——浪漫過敏癥患者實錘。
04
冬天一到,刺猬直接“關機”。它們懶得挖洞,隨便撿個樹根下的凹槽,用落葉和沙土一蓋,就是五星級冬眠套房。
冬眠模式有多省電?呼吸從每分鐘50次跌到10次,最長能暫停一小時;體溫從35℃驟降到4℃,心跳慢得像壞掉的節拍器。
只是冬眠也是一場豪賭——有些刺猬就此長眠,成了雪原里永不醒來的“睡美人”。
05
這身刺甲并非無敵。遇到狐貍,刺猬秒變球,狐貍便用犬齒撬縫隙,只要露出一絲肉身就致命。
黃鼠狼更狡猾,先偷襲脖子,失敗就推著刺猬轉陀螺,直到它暈頭轉向露出破綻。
雕鸮從夜空俯沖,一爪就能把它拎走;獾干脆掀翻“刺球”,直接開膛破肚。
每年,無數小刺球就這樣成了別人的晚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