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耳環”事件的后續終于在所有人的期待下出新了!
今年5月當紅小花黃楊鈿甜深陷"天價耳環"輿論風暴,引發了社會關注。
時隔55天后,雅安市聯合工作組又出了一個調查匯報,揭露了“天價耳環”價值的真相……
230萬耳環變百元假貨!鑒定過程驚掉下巴
5月11號,黃楊鈿甜在成人禮上戴了對翡翠耳環,引起了網友的巨大關注。
網友們扒出來說這對耳環看著像奢侈品牌GRAFF的經典款,官網標價得230萬呢。
可真相實在讓人吃驚:根據封面新聞的實地調查發現,這對耳環其實是她媽媽司某霞的朋友劉芳芳送給她的。
2016年在深圳水貝珠寶市場司某霞和好友逛街,遇到了這套飾品。
司某霞覺得很好看,然后朋友覺得價格也合適,就花300塊錢買了一套,一套包括耳環和項鏈,估計單只耳環也就100多塊。
經過專門驗珠寶的機構查了之后發現,這對耳環主體確實是玻璃做的。
金屬部分也就是銅、鋁、鐵混在一起的合金,送去檢驗的時候,連鑒定費都不夠付。
而網友議論紛紛的“火彩”效果,司玲霞也解釋了主要是相機閃光燈導致的效果。
記者查詢發現,多位CCD相機玩家在分享玩機體驗時指出,這類相機能夠將玻璃材質的首飾拍出獨特的“火彩”的效果。
她就用佳能CCD相機的閃光燈,把這玻璃做的飾品拍出了像鉆石那樣的“亮閃閃”效果,假裝是真鉆石的火彩。
不過,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個耳環從展示到檢測,他們自己保存了半個月(黃是5月10號發照片,楊某是5月29日拿去檢測),中間很可能會掉包”。
這就是網友們存疑的地方,因為這個耳環的仿品太多了,想要找一副假的很容易。
后來工作組為了進一步確定,也去這個品牌的國內專柜問了。
結果發現楊家壓根沒有在這兒消費過的記錄,送去檢驗的這對耳環也沒有品牌的logo和編號。
這場精心裝出來的“名媛范兒”,最后還是藏不住,露餡了。
父親雙重違規!3萬贓款暴露真實家境
先說他做生意不合規矩的事。
2015年,他跟3個公職人員一起,用親戚的名字開了家公司,借著自己的職位方便攬業務。這四年里總共賺了12萬,楊某分了3萬。
因為他后來已經辭職了,最后就只是把他這3萬違法所得沒收了。
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注冊資本寫的是32萬,實際上只交了8萬。
開著的這些年,總共收入82.98萬,利潤卻只有12萬。
這么看來,做生意的本事實在不怎么樣。
再就是他隱瞞生孩子的事。
2011年他考公務員的時候,沒說自己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按規定本來該被開除的。
但因為相關的規定后來作廢了,加上他已經離職,最后也沒受什么處罰。
楊某家的實際情況也挺普通的。
他爸爸是種地的,媽媽是家庭主婦,岳父岳母也長期種地,全家無一人公職 。
所以說什么“家里都是當官的”,根本就是瞎編的。
億元別墅、挪用善款?這些謠言全被碾碎
隨著調查深入,更多不實傳言也被一一戳破了。
之前說黃楊鈿甜“指著別墅”的照片,其實是六七年前路過惠陽一個小區時拍的。
小區物業證實,楊家根本沒買過這里的房子。
現在那個拍照的地方,防護欄已經老化翻新,還貼著“施工請繞行”的提示呢。
還有關于賑災款的謠言,是網民史某某編造的。
他弄了假截圖,說楊某和“雅安市慈善總會”的賬戶有關聯,還挪用了捐款;
還有一個羅某,也謊稱自家未曾領取災后重建補貼。
可事實是,羅某家不僅領了補貼,他爸爸還親自證實了這事兒。
現在這兩個人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了。
網上還傳楊某當過四川省慈善總會主任,其實是弄錯了,只是名字一樣,根本不是同一個人。楊某在2011到2017年期間,是在雅安市城管局、投資促進局下面的事業單位工作,從來沒經手過災后重建的項目。
虛榮代價:全網群嘲"比貧困戶還窮"
這事曝光后,網友還扒出不少他們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兒。
比如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曬的滿柜子珠寶,被人發現跟她媽媽司某霞戴的所謂“傳家寶”一樣,全是便宜的假貨。
有人調侃說“這些首飾加起來,都不夠買真耳環上的一小顆碎鉆”。
還有楊某,2025年把自己名下的公司才賣了2600塊。
從中介的聊天記錄能看到,因為注銷公司得花3000塊,他最后干脆連商標一起便宜賣了。等于倒貼錢也要撐面子,這操作一下就暴露了家里經濟其實挺緊張。
網友們也吐槽得挺狠,有人說“230萬的耳環買不起,卻戴著100塊的玻璃假貨還挺得意,這家人的虛榮心比珠峰都高”。
還有人說“明明比咱們普通家庭還窮,偏要在朋友圈裝豪門,圖啥呢?”
權威媒體發聲:監督不能淪為謠言狂歡
央視新聞、京報網這些權威媒體也都跟進報道了這事,還特別強調了其中的警示意義。
從法律上來說,楊某雖然沒受行政處分,但他違規的事實是板上釘釘的。
四川省法學會的專家就說了,《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里明確規定,就算離職了,違法所得也得追回來,這足見法律的嚴肅性。
再說說網絡上的情況,這次事件里出現的“人肉搜索”“P圖造謠”這些行為,已經越過了法律紅線。
警方也提醒,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最嚴重的能處10天拘留,還得罰500塊錢。
還有公眾知情權這一點,封面新聞的記者跑了不少地方取證。
寫了一萬多字的深度報道,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這也讓人看清了,專業的監督和瞎傳謠言,根本不是一回事。
當虛榮成為遮羞布,這場持續兩個月的輿論風暴,最終以"全員皆輸"收場。
黃楊鈿甜演藝事業受挫,楊某家族名譽掃地,造謠者身陷囹圄。
正如媒體點評:"監督應當建立在事實之上,謠言從來都不是揭露真相的工具"。
在這個濾鏡和PS橫行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雙辨別真偽的眼睛。
畢竟,真正的高貴,從來不需要用假貨來堆砌。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一起來評論區聊聊吧!
信息來源:
【1】官方賬號央視新聞《官方通報“天價耳環”最新進展:黃楊某甜父親被立案調查》2025年05月22日
【2】官方賬號京報網《黃楊某甜“天價耳環”事件,最新通報來了!》2025年07月16日
【3】官方賬號封面新聞《官方通報黃楊某甜“天價耳環”有關情況:其父被立案調查》2025年05月22日
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