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已落地上海,對中國展開為期6天的訪問。同一時間,外媒爆料,美國在與日澳官員的會談中,要求他們表態,一旦中美因臺海發生沖突,將扮演何種角色。那么,美國為何突然有此想法?澳大利亞又作何反應?
美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
這個話題是美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提出的。此人角色很重要,是五角大樓“三號人物”,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堅定維護者。
從行事風格上看,科爾比和特朗普一脈相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擅自叫停對烏軍援,要求歐洲國家“多分擔”;當面叫停英國航母部署印太,讓英國人不要自作多情等,都是科爾比的杰作。
看似爭議很大,實則深得特朗普歡心。如今要求日澳明確臺海沖突中的定位,并不意外,只是言語之間,一如既往地直白。因為這話翻譯過來就是,一旦中美在臺海打起來,日澳會不會出手幫忙?將美國的霸道與蠻橫,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出所料,話一出口就結結實實碰了個“軟釘子”。往日對華強硬的澳方表示,“我們不討論假設”,是否參與只能由當時政府做出決定。日本方面也表示,無法針對假設性的沖突做出具體承諾。
特朗普避談臺灣問題
這就有意思了,一直以來美國的臺海政策都是“戰略模糊”,即從不明確承諾是否會出兵保臺,特朗普更拒絕談論此事?,F在卻要盟友們明確表態,不僅滑稽,更讓人費解。不過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一,美國在臺海的軍事優勢在逐漸消失,不希望與中國正面沖突,但又不愿放棄遏華,美軍正逐漸后撤,轉而將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等盟友,逐步往前推充當“前沿防線”,降低美國直接的風險。
其二,這段時間特朗普對各國加稅,其中對日本加征25%。因此科爾比這一提議,也是配合特朗普的加稅政策,此前科爾比曾要求日本將軍費從GDP的1%提升至3%-5%,引發日本首相石破茂強烈不滿。
然而,無論是沖到臺海第一線還是加稅,對于日澳而言,都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一來,美國本身奉行“戰略模糊”,卻要盟友往前沖,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二來日澳的實際情況,不許他們這么做。
石破茂表示日本不會屈服美關稅
過去日本政客總叫囂“臺灣有事日本有事”,但自從石破茂上臺后,論調明顯改變,不僅頻繁與中方交流溝通,還開始反思歷史,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之后,石破茂政府堅決抵抗到底,可底氣從何而來,就是加強與中國合作,中方已經恢復日本水產品對華出口。在這種情況下,日方絕不會在核心問題上挑釁中方。
澳大利亞也不例外。這一消息曝光之際,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中國訪問。雖然目前特朗普只對澳大利亞征收了10%的基準關稅,但在鋼鐵和鋁出口上,美國對澳加征關稅高達50%,澳方自然要另尋“優質合作伙伴”。阿爾巴尼斯此行,帶領了一支龐大的商業精英代表團,目的就是與中國建立更牢固的關系。
此外,在阿爾巴尼斯訪華前,美國防部稱已開啟對“奧庫斯”核潛艇協議審查,或退出“奧庫斯”。如今又施壓在臺海問題表態,可以視作這是美國對澳大利亞的測試。但無論怎么回答,總有一方不會滿意。不過澳方還算清醒,本國利益為重,就暫時得罪一下美國。
阿爾巴尼斯總理12日抵達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科爾比本人曾公開質疑介入臺海的必要性。今年3月的提名聽證會上,科爾比曾稱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利益”,明確承諾“保衛臺灣”成本大于收益。如今卻又逼著盟友表態,這種矛盾也暴露出美國對臺戰略的混亂性,既想威懾中國,又不愿承擔代價。
科爾比的“逼問”依然是基于“美國優先”的做法,但盟友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介入臺海風險太高,更不必說美國政策的不可靠。究竟是獲得美國認可和保障重要,還是深化對華關系,發展經濟重要,日澳等國已經用腳做出了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