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消息報》7月11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復其唯一現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維修和現代化工作已暫停。消息人士透露,俄海軍和聯合造船公司(USC)近期將決定該航母的命運,退役并拆解成為可能選項。此舉不僅意味著數十億盧布的投入化為泡影,還暴露出俄羅斯造船工業已難以支撐航母建造與維修的窘境。一旦放棄這艘航母,俄羅斯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并可能徹底喪失航母建造能力,標志著其海軍大國地位的進一步衰落。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1990年交付蘇聯海軍,曾七次遠航,2016年在敘利亞首次參戰。原計劃2022年重新服役,但維修期間事故頻發:2018年浮動船塢沉沒導致艦體受損;2019年火災造成2死14傷,修復耗資3.5億盧布;2022年再發火災。2023年雖完成部分維修并招募船員,但未來仍不明朗。放棄航母將使俄羅斯海軍失去遠洋航空投射能力,在聯合國五常中獨缺航母的尷尬局面將進一步削弱其國際影響力,徹底告別航母時代。我們想一下,俄羅斯早些年把這艘航母外包給中國造船廠,不但能省一大筆錢,這會早在海上馳騁了。
俄太平洋艦隊前司令、海軍上將阿瓦基揚茨表示,停止維修是正確決定,即使完成現代化改造,俄海軍也不需要這艘航母。他認為,航母是“昂貴且低效”的武器,未來應聚焦機器人化系統和無人航空器載體,報廢拆解是唯一出路。繼續投入維修無異于將更多盧布打水漂,必須避免進一步的資源浪費。
那么俄羅斯為什么就不再堅持自己的航母夢呢?主要原因是兩方面:一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設計老舊,動力系統不可靠,服役至2040年已不現實。俄應利用其經驗建造新航母,現有船廠理論上具備能力。然而,俄羅斯造船工業近年來持續萎縮,技術、資金和基礎設施的短板使得新航母建造幾乎無望,維修現有航母已力不從心。蘇聯解體后,俄造船工業失去關鍵技術人才和供應鏈,曾經建造“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的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不在俄控制之下。當前,俄船廠連維護這艘老舊航母都困難重重,遑論建造新航母。這不僅讓俄羅斯難以維持海軍大國的面子,也使其在全球海軍競爭中進一步邊緣化。第二個原因是俄羅斯多年來一直不愿意將航母維修這樣的大工程尋找中國合作。或者說,俄羅斯堅持自己維修“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就是為了維持自己建造和維修航母的能力,但是這個努力已經被證明失敗了。而這一決策的失敗,不但讓俄羅斯方面損失了巨額資金,也讓俄羅斯造船軍工面臨毀滅性的打擊。那么,航母真的沒用了嗎?如果是真沒用,那俄羅斯為什么會努力到自己徹底失敗為止才不得不放棄。
不過,對于俄羅斯這艘老舊的破爛航母,還真的就沒用了。因為就算俄羅斯把這艘航母維修好了,也不可能打造出能在大洋上與強國一較高下的完整航母作戰編隊。打小國用不上,打大國更用不上,造船廠連俄羅斯想要的海軍強國面子都給不了,這就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胎死腹中的真正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