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三下鄉”社會實踐要求,弘揚革命精神、厚植青少年愛國情懷,7月2日至11日,黃山健康職業學院青健志愿隊在金寨縣全軍鄉開展“醫路同行 護佑健康”主題實踐活動,組織熊家河村20名留守兒童成立“小小童子軍”,通過軍事訓練、紅色教育、戶外實踐等形式,為鄉村兒童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成長思政課堂。
迷彩童行:10天淬煉“小小童子軍”
活動期間,青健志愿隊7名志愿者結合醫學專業與軍事訓練知識,為留守兒童量身定制訓練課程。設計了“軍事+健康”雙軌課程,既強健體魄,又傳授實用技能。從站軍姿、隊列行進到擒敵拳基礎動作,志愿者們手把手糾正動作,耐心講解要領。訓練中融入急救知識教學,通過模擬傷口包扎、心肺復蘇演練,讓孩子們掌握基礎自救技能。
紅色拉練:徒步3公里祭奠英烈
7月11日清晨,20名身著迷彩服的“小小童子軍”在志愿者帶領下開啟戶外拉練。他們高唱《強軍戰歌》,徒步3公里前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途中,志愿者設置“紅色知識問答點”,通過互動問答重溫革命歷史。
紀念館里學黨史 英雄墓前展風采
在紀念館內,孩子們與志愿者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紅二十八軍浴血奮戰的故事,感受紅軍戰士忠誠奉獻、英勇奮斗、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革命斗爭精神。隨后,童子軍在墓碑前列隊,打出剛勁有力的擒敵拳,用鏗鏘的動作告慰英烈。
雙向成長:青春與童心的“雙向奔赴”
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為留守兒童播撒了紅色火種,更成為青健志愿隊的志愿者們深化專業認知、錘煉意志品格的“人生課堂”。
十日迷彩映初心,青春熱血鑄成長。這場跨越年齡與專業的“雙向奔赴”,在全軍鄉的青山綠水間書寫了新時代青年與鄉村少年的共育篇章。當稚嫩的擒敵拳聲回蕩在英烈墓前,當急救包扎技巧從課堂走向生活實踐,黃山健康職業學院青健志愿隊的青年學子們用醫學智慧賦能紅色教育,以躬身實踐詮釋“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而留守兒童們挺拔的軍姿、嘹亮的紅歌,以及眼中閃爍的堅毅光芒,恰是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傳承。這場“醫路同行”的約定,既為鄉村教育注入青春動能,更讓紅色基因與健康理念在童心深處生根發芽,綻放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信念之花。
通訊員 謝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