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七月,全民都在圍觀一場私生子告正室女的官司。這場官司受關注,可不僅僅因為它事關倫理道德,還因為它的背后是備受關注的娃哈哈集團。
這場官司,表面是私生子和正室女之戰,然而其背后,卻是小三和正室之戰。
想來,這是歷史上頭一遭:幾乎所有國人都齊刷刷地站到了被告這邊,只因為被告的身份是正室女,且被告還是中國人,而原告不僅是私生女,還都是美國人。
被告宗馥莉,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婚內獨生女兒,其背后是宗慶后原配妻子施幼珍;原告是宗繼昌、宗婕莉和宗繼盛,宗慶后的私生女,其背后是小三杜建英(曾與宗慶后于2005年結婚,后又離婚)。
實際上,當杜建英的三個私生子將宗馥莉告上法庭時,就已經說明:在這場角逐里,杜建英已經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
打敗杜建英的,表面看是宗馥莉,實際上卻是施幼珍。施幼珍是個怎樣的女人,她能以出眾文化水準贏一個浙大畢業高材生背后,究竟憑的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得從施幼珍遠赴黑龍江上山下鄉當知青說起——
16那年,施幼珍自杭州第八中學畢業,之后不久,隨著大革命的開始,她被下放到了偏僻的黑龍江雁窩島小兵團。城市乖乖女,突然被下放到農村,且每天得割麥子、養豬,對于絕大多數女子而言,這無異于天塌了。
但施幼珍身上,一直有一股韌勁,她并未因為被下放在艱苦之地,而生出負面情緒。相反,她堅信:只要肯努力,在哪里都能發光發熱。她安心在農村干著分內事,因為表現良好,她還當上了畜牧排的副排長。
1978年,施幼珍迎來了命運轉折點,她回到了杭州,被安排在了商業系統工作。再度回到城市這年,施幼珍已經30歲了,這個年紀在當時絕對是大齡,但她并不著急找對象,只繼續安穩地做著手頭的工作。
兩年后,經人介紹,她認識了比自己大4歲的老光棍宗慶后。第二年,兩人互相覺得合適,就登記結婚了。當年,宗慶后36歲,施幼珍31歲。
兩年后,他們的女兒宗馥莉出生。宗慶后對這個長女非常疼愛,他常說:自己38歲才有第一個孩子,說起來,算是老來得子了。
宗馥莉5歲那年,宗慶后創辦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創業初期是最難的。當時,全家都不得不擠在辦公室隔間生活。有一次政府分房,宗慶后自作主張將三居室讓給技術骨干張宏輝。
施幼珍得知消息后,并沒有埋怨,反而說:“男人沒氣度干不成大事。 ”
宗慶后創業的那段時間里,她不僅要給他提供情緒價值,經常性給他出謀劃策,還得白天上班,晚上幫丈夫理賬,期間,孩子也是由她照顧。超負荷運轉,嚴重損壞了她的身體,有一次,她竟因為熬夜而暈倒在了車間。
公司進入正軌后,施幼珍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著女兒。女兒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七八歲時,她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女兒身上。
如今仍有一段關于兩母女的采訪,拍攝于宗馥莉8歲時。那一年,記者拍到的畫面是:兩母女一起吃飯,飯間,宗馥莉自己剝蝦。旁白如下:
“8歲的女兒莉莉,記不得爸爸有沒有帶她去過動物園玩過一次,就連晚餐,莉莉也習慣于只跟媽媽一起吃了。”
而從后來公布的消息來看,宗慶后此時已經和公司的高管杜建英在一起很多年了,他們的私生子已經2歲了。
施幼珍長期在公司待著,以女人的敏感、細膩,她不可能不知道丈夫已經有了新歡。但她定然沒有將這些告訴自己年幼的女兒,畢竟,她比誰都清楚:快樂的童年,是一個人的基底。
為了保護女兒,施幼珍選擇了把委屈咽進肚子里。要在丈夫已經出軌且生子的情況下,選擇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切,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女兒的作用,她還得非常會想才行,后來的一段采訪,將她當時的想法講透了。
這段采訪中,施幼珍只說了幾句話,但每句話的分量都非常重,請聽:
“他(宗慶后)已經不是我們家的某個成員,而是屬于娃哈哈。”“他是老大,父母也不把他當回事,他們家人也不太關注他,他得到的關愛很少,我總是覺得他蠻可憐的,我應該照顧他,我要給他多一些關愛。”“這十幾二十幾年來,我們也多有爭執,但我只要一想到他這一點兒,就心軟了。”“不管今后他變成什么樣,我對他這一點不會變,我蠻可憐他的。”
所有聽過這段采訪的人,都忍不住感嘆:施幼珍當真是把一切都看透了啊!這種看透最厲害之處在于:她不僅接受了宗慶后家外有家的事實,也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了他的種種行為。
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智慧,早已超越了尋常人。
施幼珍這段話實際話里有話,她的那句“他已經不屬于我們家的某個成員”,實際代表著,她早已不把他當成自己獨有的了。而這個屬于“娃哈哈”,表面看,是說他把事業看得太重,實際卻暗示:他早已知道他的女人,在娃哈哈總部。
施幼珍也在告訴記者:宗慶后家外有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可能將來還會變,但不管他怎樣,我都是理解,甚至于是可憐他的。
施幼珍可憐宗慶后的原因,她也和盤托出了,她說:““他是老大,父母也不把他當回事,他們家人也不太關注他,他得到的關愛很少”。
這話普通人聽了不能完全明白, 而若以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角度剖析過去,這話可以這樣理解:宗慶后他是在原生家庭里被忽略的那個,他在原生家庭里缺愛。因為缺愛,所以有很多病態的行為,包括出軌等等,那些行為,實際是在補全他童年、少年時期的缺失。
圈中者為杜建英,坐者為宗慶后
一句話:宗慶后是個可憐人。如果從宗慶后的角度看過去,施幼珍才是那個最懂他的人。這個世間:遇見性,遇見各種美好都并不稀奇,最稀奇乃是遇見懂得。
施幼珍懂得宗慶后,頗有點像鮑叔牙對管仲的“懂得”。管仲每次跟著鮑叔牙去打仗,一到進攻的時候,管仲就躲在后面,大家就都罵管仲“貪生怕死”。可鮑叔牙卻并不如此認為,他替管仲說話說:"你們誤會了,他不是怕死,他是得留著命去照顧老母親呢!"
管仲知道后,淚流滿面地感激鮑叔牙對自己的這份“懂得”。
管仲經常被鮑叔牙感動,而宗慶后也一直被施幼珍感動著。當記者后來將這段采訪放給宗慶后看時,他當即雙目含淚,不能自已,潸然淚下。
如此施幼珍,已經根本不是杜建英能比的了,對于宗慶后而言,她早已是無可替代,何況,他們之間還有最初一起創業的情分。關鍵,施幼珍在教育女兒上,也極其出色,經常讓宗慶后感到自豪。
施幼珍是那種如學校一般的女人,她在關鍵節點讓宗慶后成長,同時,她的理解包容,能讓他放開手腳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
施幼珍的特質,讓她不哭不鬧不上吊,而只以不動聲色方式繼續陪在宗慶后身邊,做他的堅強后盾。哪怕后來離婚,她也依舊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宗慶后。
從施幼珍的視角看過去,她明白:丈夫需要高材生杜建英的支持,她的英語能力,決策能力,談判能力,組織能力等,都是宗慶后的公司非常需要的。這樣的女人,如果丈夫不拼盡全力留住,可能早就已經被別的公司挖走了。
杜建英
施幼珍自己是做事業的,她明白做事業有多辛苦,她甚至并不覺得做宗慶后的女人是一種幸福,畢竟,做他的女人要承受的太多太多。尤其,杜建英還得承受一直“見不得光”的痛苦。
施幼珍一早就知道:杜建英不是自己和丈夫宗慶后的對手。她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她以為:自己在公司貢獻大,又為宗慶后生了很多孩子,尤其還生了男孩,自己就無可替代了。她哪里知道:真正的無可替代,從來不是這些看得見的部分,而是看不見的部分。
一直不明白真相的杜建英,甘愿做宗慶后背后見不得光的女人,而且是和三個私生子一起見不得光。
杜建英與宗慶后的私生子
施幼珍早已跳出情情愛愛關,她早在發現丈夫出軌后,過了情關。也只有過了情關的女人,才能明白男人的世界里“愛情不值一提,利益才是根本”的事實。宗慶后是男人,施幼珍早已看透他屬于娃哈哈,也就是屬于利益,他最看重的永遠是自己一手創辦的娃哈哈(利益)。
為了這個利益,他可以做任何形式的妥協。
施幼珍極有可能在女兒知道父親出軌、婚外生子的當口,就把男人的這個根本特征告知了她。否則,她怎能在回國進入娃哈哈后,就迅速通過打造父親“愛妻寵女”、“絕世好男人”人設,將他的私生活和娃哈哈捆綁在一起呢?
當宗馥莉和施幼珍聯手將宗慶后打造出這一人設之日,也就是她們將杜建英和私生子們永遠封印在陰影處之時。即便施幼珍曾在2000年離婚,并于2005年與杜建英結婚又離婚,杜和孩子們也依舊未曾被曝光過。
杜建英有拆解的方法嗎?答案是沒有!她不愿意爭的妥協,讓她失去了僅有的幾次“見光”機會。
真正的機會只在適當的節點出現,杜建英在該爭取的時候沒有爭取,到了最后時刻,才為了私生子們的信托基金跳出來爭取。可此時一切都已經晚了:宗馥莉已經在施幼珍的幫助下,完成了很多利益切割,同時,宗慶后也已經死了,他們沒了靠山,她和母親還憑借中國國籍、刻板印象里的正室身份站在了輿論制高點。
宗慶后死后,一切都掌握在了施幼珍手中,她終用幾十年的隱忍,換來了女兒宗馥莉的權力中心的位置。
不得不說,真正厲害的王者型女人,從來都不會是那些遇事又哭又鬧者,而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冷靜處置、殺伐果敢者。
宗慶后葬禮上,施幼珍缺席,她的缺席,讓世人對“王者”又有了新的理解!
宗慶后葬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