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蜀漢后期,很多人腦子里可能就剩姜維北伐、九伐中原啥的。演義里諸葛亮臨死前把兵書傳給姜維,整得跟欽定接班人似的。但實際情況嘛……害,姜維那會兒別說接班,連軍權前三都排不上號!
一、諸葛亮一走,蜀漢的攤子咋整?
234年五丈原那場秋風,不僅帶走了諸葛亮,順道還把魏延和楊儀這倆死對頭一起卷沒了。魏延被扣了造反帽子砍頭,楊儀呢?權欲熏心把自己折騰死了。蜀漢能打的將領掰著指頭數,真沒剩幾個。這時候姜維在哪?嗯,他確實拿到了諸葛亮的兵書,但兵書又不是兵符——蔣琬和費祎這倆文官大佬,捏著中央兵權調度呢!
《三國志》里寫得明明白白:姜維每次想北伐,費祎就笑瞇瞇攔著:“小姜啊,給你萬人部隊練練手就行啦!”為啥?費祎覺得蜀漢國力扛不住大動作,與其冒險,不如茍著發育。姜維心里憋屈不?那肯定啊!但人家是老大,你能咋辦?
二、軍權No.1:國舅爺吳懿,漢中的定海神針
魏延一死,漢中軍區這燙手山芋扔給誰?答案:吳懿。這人背景硬得很——劉備的大舅哥,劉禪得喊他舅舅!234年到237年,吳懿當了三年漢中都督。漢中駐軍多少?保守估計三萬起步。
為啥他這么重要?漢中可是蜀漢北大門啊!曹魏要是從秦嶺沖下來,成都直接涼涼。吳懿坐鎮期間,曹魏愣是沒敢動。你想想,蔣琬剛接班丞相,內政焦頭爛額,要不是吳懿在漢中頂住壓力……后來王平在興勢之戰能扛住曹爽大軍,靠的就是吳懿打下的基礎。可惜啊,這位老大哥只干了三年就病逝了。
三、軍權No.2:王平,從副手到漢中"土皇帝"
吳懿活著時,王平是他副手。237年吳懿一走,王平直接轉正。這人多猛?238年蔣琬想北伐,把漢中駐軍堆到頂峰——六七萬人!王平作為前線總指揮,實權堪比代理大將軍。
最經典一戰是244年的興勢之戰。曹爽帶著十萬大軍嗷嗷沖過來,王平手里只有不到三萬人。咋辦?他硬是靠地形玩心理戰:白天搖旗擂鼓,晚上點火把漫山遍野跑,搞得曹爽以為蜀軍埋伏重重,最后嚇得撤兵。費祎帶援軍趕到時,仗都打完了……
不過王平這人吧,性格特軸。他只信自己那套“守險不守城”的策略,誰勸都不好使。姜維后來想調整漢中布防,估計心里還嘀咕:“當年王老爺子這套明明很靈啊?”
四、軍權No.3:馬忠,南中軍閥兼成都臨時工
馬忠這人,存在感低得離譜!演義里壓根沒他戲份,但實權大著呢——233年到249年,整整十六年穩坐庲降都督,管著整個南中軍區。南中兵力少說一萬多,而且全是山地精銳,戰斗力杠杠的。
更絕的是,244年興勢之戰那會兒,費祎帶主力支援漢中,成都空虛咋辦?馬忠被臨時調到成都“平尚書事”——相當于兼職首都軍區司令!這段時間他的軍權直接碾壓姜維。
不過馬忠最牛的不是打仗,是搞治理。南中那地方,諸葛亮當年七擒孟獲才擺平,馬忠卻能讓各族百姓心甘情愿交租納糧,甚至主動參軍。《三國志》夸他“處事能斷,恩威并著”,活脫脫一方土皇帝。姜維后來九伐中原缺糧缺兵,估計沒少羨慕馬忠在南中的家底兒……
五、姜維:空有抱負的"憋屈小弟"
現在回頭看姜維,真挺難。頭頂有費祎卡兵力,前面有王平、馬忠這些老資歷。他北伐為啥總帶著萬把人?不是他不想多要,是費祎死活不放權啊!直到費祎253年被刺殺,姜維才算真正掌兵。
可問題來了:等姜維能放開手腳時,蜀漢家底早就被掏空了。漢中駐軍從王平時代的六萬銳減到兩萬,南中也沒了馬忠這樣的定盤星。然后呢?姜維一頓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鄧艾偷渡陰平了。
有人問:“如果早點給姜維放權會咋樣?” 害,歷史哪有如果!蜀漢后期那局面,換誰都難翻盤。蔣琬、費祎求穩有錯嗎?好像也沒錯。王平、馬忠不交權有問題嗎?人家確實能扛事啊!
蜀漢的悲劇,從來不是姜維一個人的劇本。它是一群能人擰巴在時代困局里的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