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閱讀量最高的微信
如今
電信網絡詐騙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雖然大家防范意識在不斷增強
但詐騙分子不斷花樣翻新
讓人防不勝防
下面和晚報君一起看看
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
近日,荊門城區居民馮某因輕信一款名為“數融”的虛假貸款App,被詐騙分子以“賬戶流水不達標需繳納驗證金”為由騙走 5000元。這起案件再次引發公眾對新型詐騙手段的關注。反詐民警提醒:近期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呈現“無差別攻擊”特征,需高度警惕以“穩賺不賠”“內部消息”為幌子的騙局。
據了解,居民馮某向警方報案稱,其在一款名為“數融”的貸款App申請貸款時,被客服以“賬戶流水不達標需繳納驗證金”為由騙走5000元。
反詐民警介紹,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呈現“無差別攻擊”特征,受害者涵蓋各年齡段,男女比例接近,但以具有穩定收入、資產的單身人士或熱衷投資、炒股的群體為主。詐騙分子通常偽裝成“私募基金經理”“投資導師”等身份,通過“內部消息”“穩賺不賠”等話術誘導受害者加入虛假投資群。群內常有“托兒”頻繁曬出虛假盈利截圖(實為利用假 App 偽造數據),初期給予小額返利獲取信任,待受害者加大投入后立即關閉群聊消失。今年6月,荊門市民陳某便因輕信“導師”推薦的炒股平臺,90萬元積蓄血本無歸。
警方提示
“所有承諾零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都是詐騙!”反詐民警結合辦案經驗總結防騙口訣:“天上不會掉餡餅,穩賺不賠是陷阱!”針對虛假投資騙局,民警詳細拆解犯罪分子慣用話術,并提醒市民重點防范以下風險:
· 對自稱“金融機構內部人員”“私募基金經理”等主動提供投資渠道者保持警惕,正規機構不會通過社交軟件招攬客戶。
· 拒絕下載來歷不明的投資 App,此類軟件常被植入木馬程序,可實時監控手機操作并攔截銀行驗證短信。
· 貸款類詐騙中,犯罪分子常以“驗證還款能力”為由索要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此類信息一旦泄露,資金將面臨被盜刷風險。遇到可疑情況時,立即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對方資質。
可撥打96110反詐專線咨詢,或登錄“國家反詐中心”App 查驗投資平臺真偽。
警方呼吁市民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如遇詐騙立即撥打110 報警,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協助破案。
晚報君溫馨提醒
① 任何要求墊資的兼職和刷單都是詐騙,不要有“貪圖小便宜”、“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
② 如您面臨資金困境、需要借貸,切記要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不要輕信任何網友、網站、手機應用發布的貸款廣告,不掃描、不點擊任何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和鏈接。此外,銀行和正規貸款公司都不會要求借款人預先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任何要求事先支付資金的都是騙子,切勿上當。
③ 群眾在購買股票、金融理財產品、現貨期貨投資時,要通過正規的機構購買,可以在證監會、期貨業協會網站了解資質;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大師指點”等,大師的背后往往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騙局,切勿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
④ 網上交友務必認真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不要輕易相信“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之類的投資賺錢的謊言。涉及金錢往來一定要提高警惕,并與身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詢問,防止落入圈套。
如今
詐騙手段不斷更新、五花八門
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提高防范意識刻不容緩
不轉賬、不匯款
做好這兩點
任騙子有天大的本事
也騙不到你的錢
趕緊轉發給家人朋友看
千萬不能讓騙子得手!
荊門晚報原創微信 未經授權 其它公眾號禁止轉載
記者/李暕 編輯/聶傳翼 二審/鄭曉東 終審/張超
合作熱線:0724-237889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